圖為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北區。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構築「1元創新坊」高質量産業空間、出資5億元組建夢工場基金、匯聚「十大創新要素」……近日,「深港同行·夢啟前海」前海夢工場系列政策及項目發布暨港味街區簽約活動在廣東省深圳市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簡稱「前海夢工場」)舉辦,發布不少分量足、針對性強的政策,讓港青們直呼「誠意滿滿」。
2010年8月底,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簡稱「前海合作區」)正式成立。2014年,由前海管理局、深圳青聯和香港青協三方發起成立的「前海夢工場」開始運營。十年來,前海夢工場讓不少香港青年和創業團隊扎根灣區、成就事業,被他們稱為「夢開始的地方」。
集聚效果顯著
從空中俯瞰,前海夢工場的初始園區如同一個繁體的「夢」字。多年來,前海夢工場不斷擴建,面積增長了十多倍,覆蓋企業「初創、加速、成熟」發展全周期,為港澳青年構建起創新創業的圓夢體系。
3年前,音科思(深圳)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張健剛帶着團隊從香港來到前海拓展內地市場,如今團隊由最初的3人擴大至30人,獲得近20項發明專利,已完成4輪融資。「我很感激前海夢工場這個平台,得益於前海的各項政策優勢和産業鏈資源,我們一個産品從構想到落地做測試,一般一個月內就可以實現。」張健剛説。
深圳思益孵化器有限公司創始人、港青鄭思怡在前海夢工場從事創業孵化器業務。「我們公司主要圍繞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元宇宙、區塊鏈技術開發以及建築科技等垂直産業的創業團隊進行孵化。目前孵化器的入駐率達100%,其中83%為港籍創業團隊,有的正朝着成為獨角獸公司的目標邁進。」
數據顯示,前海已累計吸引港資企業近萬家,前海夢工場累計孵化港創團隊近800家。許多港青表示,這裏不僅創業氛圍濃,更有家的感覺:斑馬線上寫着「望左」「望右」,街牌是有別於「內地藍」的白底黑字;夢工場還引入有香港特色的美食及生活配套服務品牌,營造「港風港味港服務」。
政策措施有力
鄧良順是香港青年協會業務總監,為了幫助香港青年更好地「北上」發展,近年來他幾乎跑遍了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各種創業園區。「與其他園區相比,前海夢工場有兩大明顯優勢:一個是區位優勢明顯,從香港新界西北部到前海僅需半小時;另一個是政策有優勢,有利於港青在這裏發展。」
鄧良順所言非虛。從前海聯合香港特區政府部門出台「風投創投18條措施」「知識産權16條措施」等政策舉措,到推動20多類港澳專業人士經備案(登記)即可在前海執業,再到開展建設工程管理制度港澳規則銜接改革,前海已累計推出惠港政策超過200條。
在前不久的「深港同行·夢啟前海」活動中,連串新政策讓港青和香港創業團隊感受到真金白銀的實惠:例如重磅推出「1元創新坊」,符合遴選條件的香港團隊經深港專家評審通過後僅需1元/平方米/月服務金即可入駐夢工場;拿出5億元設立夢工場基金,並組建「夢工場基金聯盟」,引入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支持夢工場科創企業;提供高標準「港青驛站」,為香港青年提供免費短期住宿,每年提供保障性租賃住房面向香港青年定向配租等。
制度創新領先
今年6月,粵港政務服務「跨境通辦」(前海)專區暨香港「跨境通辦」自助服務機及「智方便」自助登記站在前海啟用,身處前海的港人港企無須到港便可申辦香港的政務服務,深港跨境政務雙向互通再上新台階。
堅持「依託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前海合作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先行先試,推進與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豐富協同協調發展模式,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台,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前海深港合作緊密,跨境要素流動需求大。為此,海關部門試點建設跨境貿易大數據平台、深港「一單兩報」、支持中新(深圳)跨境貿易數據國際互聯互通項目,推動實現跨境數據互聯、單證互認、監管互助。
前海開發建設體量大、建設項目密集、用電接入時間緊,深圳前海供電公司推出臨時用電一站式辦理、啟用虛擬電廠聯合服務平台、港幣支付內地電費業務等,讓前海夢工場、前海深港創新産業園的企業運營生産更安心。
在全國率先啟動企業登記「證照分離」,發出首張「多證合一、一照一碼」營業執照;推進適用域外法審理涉港商事案件機制建設,明確域外法查明和適用機制,保障當事人用「自己熟悉的法律」處理商事糾紛的權利……截至目前,前海已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成果800多項,其中近百項在全國複製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