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次發現恐龍化石

來源: 新華社          發布時間: 2024-10-24

  10月23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在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範圍內的赤洲採集化石樣本。新華社發(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供圖)

  特區政府10月23日消息,恐龍化石首次在香港出土。經初步認定,這具在香港東北水域赤洲島發現的化石樣本屬於白堊紀時期。

  負責相關工作的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此次發現為香港古生態研究提供新證據,意義重大。

  赤洲以富含氧化鐵的紅色岩石聞名,有「海上丹霞」之稱,位於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範圍內。今年3月,特區政府發展局古物古跡辦事處接獲通知,赤洲的沉積岩可能含有疑似脊椎動物化石,隨即邀請中科院專家來港考察。6月到8月間,雙方共同在赤洲採集相關樣本。

  在將樣本進行骨組織切片後,專家使用顯微鏡觀察、軟件拍照等手段分析,鑒定樣本為大型年長恐龍骨骼化石。其後,專家對樣本進行清修,確認了化石的年代,恐龍種類有待進一步研究。

  這是在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範圍內的赤洲發現的恐龍化石(10月23日攝)。新華社發(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供圖)

  此項合作仍在繼續,雙方會共同發掘更多化石並清修有關樣本,還將與海內外大學攜手展開研究。

  23日,特區政府發展局和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簽署《關於深化地層古生物及史前時期遺址領域交流與合作的框架協議》,以開展古生物、古人類及舊石器遺址的科學研究、樣本整理和鑒定、培訓、交流等多方面合作。雙方在新協議下的首個合作項目就是研究在赤洲新發現的恐龍化石。

  甯漢豪在簽署儀式上表示,香港與內地會通過新協議建立起恒常機制,攜手深入推進科學研究及相關領域的人才培訓。「協議將香港和內地的考古交流與合作推展至更遠古的年代。」她説,期待通過科學研究,探索香港鮮為人知的遠古面貌。

  為便利後續考察、發掘和研究,赤洲島即日起封閉,僅獲許可人員能夠登陸。25日起,該恐龍化石將在香港文物探知館向公眾展出。該館正在修建特別空間,供專家現場清修化石並展示已清修樣本。特區政府還將作出展出化石的長遠安排,以提升公眾對古生物的興趣和知識。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4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