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管理

來源: 中國政府網

  一、外匯管理概況

  外匯管理,是指一國政府授權國家貨幣金融管理當局或其他國家機關,對外匯的收支、買賣、借貸、轉移以及國際間結算、外匯匯率和外匯市場等實行的管制措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所稱外匯,是指下列以外幣表示的可以用作國際清償的支付手段和資産:(一)外幣現鈔,包括紙幣、鑄幣;(二)外幣支付憑證或者支付工具,包括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銀行卡等;(三)外幣有價證券,包括債券、股票等;(四)特別提款權;(五)其他外匯資産。

  外匯管理局的基本職能包括:(一)研究提出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和防範國際收支風險、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的政策建議,研究落實逐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培育和發展外匯市場的政策措施,向中國人民銀行提供制訂人民幣匯率政策的建議和依據;(二)參與起草外匯管理有關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草案,發布與履行職責有關的規範性文件;(三)負責國際收支、對外債權債務的統計和監測,按規定發布相關信息,承擔跨境資金流動監測的有關工作;(四)負責全國外匯市場的監督管理工作,承擔結售匯業務監督管理的責任,培育和發展外匯市場;(五)負責依法監督檢查經常項目外匯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依法實施資本項目外匯管理,並根據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不斷完善管理工作,規範境內外外匯賬戶管理;(六)負責依法實施外匯監督檢查,對違反外匯管理的行為進行處罰;(七)承擔國家外匯儲備、黃金儲備和其他外匯資産經營管理的責任;(八)擬訂外匯管理信息化發展規劃和標準、規範並組織實施,依法與相關管理部門實施監管信息共享;(九)參與有關國際金融活動;(十)承辦國務院及中國人民銀行交辦的其他事宜。其中,外匯儲備管理是我國外匯管理部門的重要職責。外匯儲備經營始終堅持「安全、流動、保值增值」的原則,進行審慎、規範、積極的投資運作。按照上述原則,外匯儲備管理綜合考慮多種因素,進行多元化貨幣、資産配置。目前,我國外匯儲備資産中包括美元、歐元、日元等多種貨幣,投資於各主要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的政府類、機構類、公司類等多種金融産品。多元化投資組合中,不同貨幣、不同資産類別之間此消彼長、互補平衡的效果明顯。

  二、外匯管理目標

  外匯資源短缺曾長期是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與之相適應,外匯管理的主要目標即是保障國家對這種稀缺資源的計劃和支配,在管理理念和制度安排上奉行「寬進嚴出」原則。告別外匯短缺時代後,我國外匯管理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主要目標轉變為通過對外匯資金流入和流出的均衡管理,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和服務經濟發展。

  (一)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國際收支平衡也稱外部平衡,其基本含義是國際收入等於國際支出。如國際支出大於收入,即為逆差;收入大於支出,即為順差。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不論是從一個時期來看還是從某一時刻來看,總是處於不平衡狀態,不平衡是經常的、絕對的,平衡則是偶然的、相對的。

  國際收支持續不平衡會對一國經濟會産生不利影響。持續的、大規模的逆差會導致外匯儲備大量流失,本幣匯率下跌,國際資本大量外逃,引發貨幣危機。持續逆差還會導致獲取外匯的能力減弱,影響經濟發展所需生産資料的進口,抑制國民經濟增長,影響充分就業。持續的、大規模的順差給貨幣供給量帶來壓力,管理不善可能為通貨膨脹和資産泡沫製造溫床。較大順差是匯率升值預期的重要原因之一,套利資金可能大量流入,使國際收支順差進一步擴大。大進往往孕育着大出,將來形勢稍有波動,可能出現資金的集中流出。順差也意味着沒有充分合理地利用經濟資源,大量資金沒有用於國內投資和消費,而用於出口部門,不利於産業結構優化和動態調整。

  外匯管理是調節國際收支平衡的重要措施。面對國際收支較大規模的不平衡,外匯管理可以通過嚴格審核國際收支交易真實性來防範虛假外匯資金流出流入,可以通過調整外債、證券投資等資本項目收結匯、購付匯等政策,以及建立健全跨境資金流動監測監管體系,防控異常資金流入和流出,促進國際收支平衡。應當説明的是,國際收支平衡狀況是國民經濟,特別是對外經濟整體運行的結果,要保持國際收支相對平衡,優化經濟結構是根本。

  (二)維護金融安全

  開放程度越高,一國維護金融安全的責任和壓力就越大。跨境資本異常流動是一國金融安全的重大隱患。外匯管理可以通過如下方式,防範跨境資金異常流動,維護金融安全。

  首先,外匯管理如同「篩子」。通過各種制度安排,篩出那些沒有真實交易背景以及尚未放開的資本項目外匯資金異常流入流出。1999年初,我國正式實施了進口報關單聯網核查制度,要求所有進口項下對外付匯均必須有真實交易背景,基本堵住了貨到付款項下假報關單進口騙匯的漏洞。近些年,外匯管理部門還加大了資本流入管理,如2008年實施了出口收結匯聯網核查等制度,防控出口多收匯,發揮了外匯管理篩出異常資金流入的功能。

  其二,外匯管理如同「防火墻」。外匯管理可在境內和境外資本之間築起流出入和匯兌轉換的「防火墻」,有助於為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及各項改革順利推進創造條件。國際經驗也表明,小型新興市場經濟國家頻頻發生的金融危機,在不同程度上都與本國資本項目的無序開放有關。防範和化解全球化風險,需適應經濟發展階段和金融監管水平,發揮外匯管理隔離風險的「防火墻」作用。

  其三,外匯管理如同「蓄水池」。外匯管理可以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情況,收緊或放寬對境內機構和居民保留或自由支配外匯的比例或額度,間接調控外匯資源在國家和民間的持有比例。例如,當面臨資本外逃或大規模資本流出時,外匯管理可以要求境內機構和個人及時調回境外外匯,抑制資本外流,做大國家外匯儲備資金池,威懾或防衛投機性資本攻擊。

  (三)服務經濟發展

  服務經濟發展始終是外匯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外匯管理部門適應對外經濟發展的需要,不斷改進進出口核銷手段,在滿足監管需求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便利企業經營,支持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不斷簡化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外匯管理手續,推動國內企業充分地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提高生産要素的配置效率。例如,2008年9月國際金融危機集中爆發以來,外匯管理部門落實國家支持經濟增長的總體部署,多次放寬貿易信貸比例,改進出口收結匯聯網核查手段,企業收付匯和結售匯的便利性得到顯著改善。

  三、外匯管理近況

  近年來,外匯管理部門堅持解放思想,以外匯管理理念和方式「五個轉變」為抓手,不斷深化改革,推進簡政放權,積極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取得了較好效果。

  (一)服務實體經濟,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着力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一是取消強制結售匯制度。2008年,修訂後的《外匯管理條例》明確規定,企業經常項目外匯收入可以自行保留或賣給銀行。2011年起,企業出口收入可以存放境外,無須調回境內。二是全面推進進出口核銷制度改革。改革取消了貨物貿易外匯收支逐筆核銷,大幅減少貨物貿易行政審批項目,便利銀行和企業辦理貨物貿易收付匯業務。三是推進服務貿易外匯管理制度改革。簡政放權、簡化單證審核、放寬境外存放,便利銀行和企業辦理服務貿易收付匯業務。四是調增外債和對外擔保指標,優先用於中西部地區和中小企業,將中資企業「外保內貸」政策試點推廣至全國,開展小額外保內貸業務試點,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五是制定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匯管理實施細則,積極探索外匯管理體制機制創新,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為下一步外匯管理領域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

  堅持服務對外開放,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一是大幅簡化外商直接投資外匯管理,促進投資便利化,基本實現直接投資可兌換。深化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外匯管理改革,取消購匯限制,允許前期費用提前匯出,滿足「走出去」企業用匯需求。二是推進證券投資有序開放。大力簡化境外上市外匯管理,完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制度,與有關部門共同推出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制度,推動證券市場開放和健康發展。三是改進外債和對外擔保管理。允許中資企業可控地借用短期外債,簡化對外擔保管理,放寬個人對外擔保,緩解民間資本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四是穩步推進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使用試點。試點範圍包括國有、民營和外資企業,為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探索外匯監管經驗。

  堅持依法行政,行政審批簡化和法規清理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大幅削減行政審批項目。2002年以來,行政審批項目減少超過70%,外匯管理法規文件大幅減少,法規清理取得顯著成效。對於少數重點風險領域仍然保留的行政管理,以規範和約束自由裁量權為重點,明確業務辦理依據、權限、過程和結果。二是推進監管方式從行為監管向主體監管轉變。實行分類管理,關注重點企業和銀行。三是完善統計與管理的制度基礎,完善符合國際標準並支持金融創新的國際收支統計體系。

  堅持市場化導向,市場在外匯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增強。一是豐富市場主體和品種。簡化市場准入,鼓勵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進入外匯市場。先後推出人民幣對外匯遠期、掉期和期權交易,銀行對客戶的掛牌貨幣超過20種,基本涵蓋了我國跨境收支的結算貨幣,滿足市場主體避險需求。二是完善外匯市場交易機制,改進外匯市場做市商管理,推出外匯交易集中清算,降低市場運行風險。三是對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實行正負區間管理,取消頭寸下限管理,提高銀行風險管理的靈活性和主動性。

  (二)創新管理方式和手段,跨境資金流動風險防範能力穩步提升

  加強監測分析為防風險奠定重要基礎。密切跟蹤形勢變化,建立跨境資金監測分析月報制度,加強對宏觀趨勢的分析判斷,每月進行動態微調和修正,提高監測分析的全面性和精準度。

  制定並適時啟動應急預案為防風險提供制度保障。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先後制定了外匯收支應急預案和應對大規模跨境資金流入的政策預案,採取以宏觀審慎政策工具運用和市場化調節為主的政策手段,綜合運用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管理、貨物貿易分類管理、外匯檢查和預期引導等工具,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風險應急管理措施經過了實踐檢驗。

  改進外匯檢查工作為防風險提供有效手段。建立和推廣外匯非現場檢查系統,提升外匯檢查手段,改變過去大範圍拉網式排查的工作模式,大大提高打擊「熱錢」的精準性和有效性。改進檢查方式,抓大放小,集中力量查辦重大違規案件,有針對性地打擊重點主體、重點渠道「熱錢」流動。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5982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