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專題專欄>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偉大成就

[2009-08-27]

  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記者韓潔、羅沙)還有3天就是謝旭人任財政部部長滿兩年的日子。2007年8月30日,時任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的謝旭人接受任命,成為共和國的第十位財政部長。

  對於這位當過廠長、任過縣長、又在經濟管理部門工作了近30年的新任財長來説,剛剛過去的兩年“很不平凡”。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512”汶川特大地震、席捲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這些都是擺在財政部門面前的巨大考驗。

  “為國理財,為民服務”——謝旭人部長用8個字詮釋了財政部門的重任。

  每天想最多的是如何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

  此次國際金融危機,與十多年前的亞洲金融危機相比,對中國經濟影響的廣度和深度都更大。謝旭人坦言:“當前我考慮最多的就是如何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他介紹,積極的財政政策內涵豐富,包括擴大政府公共投資,着力加強重點建設;推進稅費改革,實行結構性減稅;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大力促進消費需求;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從目前的情況看,積極的財政政策已初見成效,對經濟企穩回升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指出,當前我國經濟財政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經濟財政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財政收支形勢依然嚴峻。財政部門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繼續把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當前的首要任務,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積極財政政策的各項措施。同時,狠抓增收節支,依法加強收入徵管,努力確保財政收入應收盡收。堅決控制一般性支出,反對鋪張浪費,把有限的財力真正用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

  60年全國財政收入增長一千多倍

  財政宏觀調控能力的不斷增強,離不開國家“錢袋子”的日益充盈。60年來,我國財政實力不斷增強,為新中國迅速恢復國民經濟發展、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在寧波的鄞縣工作,那個縣當時一年的財政收入也就一兩個億,而現在已經達到130多億元,增長極為迅速。這也反映了整個經濟財政的巨大變化。”謝旭人感慨地説。

  財力彰顯國力,數字印證輝煌。一直與經濟打交道的謝旭人對60年來我國財政實力的發展變化了然於胸。他向記者列出了一串數字:

  ——1950年全國財政收入62億元,2008年達到了6.13萬億元,2009年預算安排收入6.62萬億元,60年間增長一千多倍。

  ——全國財政收入從1950年的62億元到突破1000億元大關,用了28年時間;從1000億元到1萬億元用了21年時間;從1萬億元到6萬億元用了9年時間。目前我國一天的財政收入約為新中國成立初期1950年全年財政收入的3倍。

  “財政實力的不斷壯大,是我國綜合實力持續增強的重要體現,也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在不同時期的戰略部署和重大決策,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堅實的財力保障。”謝旭人説。

  做好財政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媒體眼中,謝旭人一向以“嚴謹、細緻、務實”着稱。在基層財政幹部眼裏,他非常平易近人,經常深入到基層調研,而且對基層業務非常熟悉。

  “近年來,國家實施了一系列支農惠農、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這就要求我們要切實提高財政管理水平,努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把中央的政策真正落到實處。”不久前,在安徽省西部革命老區金寨縣,習慣“一竿子插到最基層”調研的謝旭人如是説。

  在謝旭人眼中,做大財政“蛋糕”的同時,如何分好“蛋糕”不僅關係着國家錢袋子的安全,也事關千千萬萬老百姓的福祉。

  60年來,全國財政支出規模從1950年的68億元,擴大到2008年的6.26萬億元,2009年預算安排7.62萬億元,增長了1120倍。最大的變化是,財政運行模式由計劃經濟時期的生産建設財政,逐步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公共財政。

  在公共財政框架下,財政對“三農”、教育、醫療、社保等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逐年增加。“這個趨勢在近幾年尤為明顯。”

  統計顯示,2009年,全國財政預算安排中,僅用在與人民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教育、醫療衞生、社會保障和就業等方面的民生支出就達到24610億元,比2008年增長25.1%。僅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安排7161億元,增長20%以上。

  “公共財政主要是滿足公共需要、提供公共産品、服務公共利益,要努力做好財政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謝旭人説。

  財稅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財稅改革取得顯着成就,稅制更加科學合理,財政體制更加完善,預算制度不斷健全,初步構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公共財政體系。

  1993年,時任財政部綜合與改革司司長的謝旭人親歷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分稅制財政體制和工商稅制改革。在當前我國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新一輪財稅改革對謝旭人而言,無異於又一場“攻堅戰”。

  回顧財稅改革歷程,謝旭人認為,財稅改革一直在探索中前行,改革的目標也越來越清晰,就是圍繞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公共財政體系這一目標和方向來進行的。我們要繼續堅定不移地深化財稅改革,不斷健全公共財政體系,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財政體制、運行機制和管理制度。

  加強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

  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財政部門順應形勢發展變化,着力把握財政管理規律,創新管理理念,轉變管理方式,財政管理水平顯着提高。

  謝旭人上任財政部長後,根據新形勢的發展需要,明確提出要積極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

  通俗地講,科學化就是要“抬頭看路”,明確方向、目標並選擇有效的路徑。精細化,就是要“埋頭拉車”,一步一個腳印地按照科學確定的方向和路徑前進。

  謝旭人表示,財政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財政職能作用的發揮和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只有全面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才能適應新的形勢需要,才能更好地為國理財、為民服務。”

  “五個着力”描繪財政工作未來藍圖

  財政作為黨和政府履行職能的物質基礎、體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監管手段,在新時期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中肩負着重要使命。謝旭人表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展望未來,財政工作任重道遠。

  談到今後一個時期財政改革與發展的總體思路,謝旭人説,財政部門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財政工作的各項要求,全力做好“五個着力”:

  ——着力健全協調配合的財稅政策體系,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着力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

  ——着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長效機制,完善體現科學發展要求的公共財政體系;

  ——着力推進稅費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大力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財稅制度;

  ——着力堅持依法理財,加強科學管理,建立健全財政預算管理制度,提高財政管理績效。

版權所有: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 | 地址:香港干諾道西160號 | ICP備案號:京ICP備0606649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