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專題專欄>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偉大成就

[2009-06-19]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工業經濟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快速發展,規模不斷壯大。工業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工業化水平明顯提高,實現了由工業化初期向工業化中期的歷史性跨越。工業經濟實力空前增強,實現了由工業基礎薄弱、技術落後、門類單一向工業基礎顯著加強、技術水平穩步提高、門類逐漸齊全的重大轉變。工業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國際地位的提升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做出了重大貢獻。

  一、工業生産快速增長,工業實力明顯增強

  (一)工業産值飛速增長,工業實力明顯增強

  在新中國成立後60年發展歷程中,特別是改革開放後的30年,我國工業保持了高速增長。1978年我國工業基礎比較薄弱,僅有34.8萬家工業企業,工業增加值僅有1607億元,企業資産總計4525億元。在市場化進程不斷深化過程中,工業規模不斷壯大。1992年工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1995年突破1.54萬億元,2007年達到11.7萬億元,比1978年增長23倍,按可比價計算,年均增長11.6%;2007年,33.7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産總值達到35.3萬億元,比1978年增長77倍;年平均從業人員人數由1980年的5600萬人1246萬人增加到2007年的7875萬人,增長 40%。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經過60年的發展,我們在能源、冶金、化工、建材、機械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和電子通訊設備製造等工業領域形成龐大生産能力。主要工業産品走出了建國初期門類單一、産品奇缺、産量低下的窘境,取得了産品數量激增、産品結構優化的喜人成果。

  (二)主要家電産品産量不斷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主要家電産品産量大幅提高。1978-2000年間,彩色電視機産量由3800台增長到9033.1萬台,增長高達23770倍;家用洗衣機産量由400台增長到4231.2萬台,增幅超過10萬倍;家用電冰箱産量由2800台增長到4756.9萬台,增長16988倍。在家電、手機、微型計算機等領域,我們已經成為全球製造業的生産基地。

         主要家電産品産量              單位:萬台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三)建材産品以及農用化肥的産量增長顯著

  水泥産量由1949年的66萬噸增長到2008年的14億噸;1949年鋼材産量僅為13萬噸,截至2008年産量達到5.85億噸;平板玻璃由1978年的1784萬箱增長到2007年的53918萬箱,增長29倍;農用氮、磷、鉀化肥(折純)生産量由1949年的6000噸增長到2008年的6012.7萬噸,增長高達1萬倍。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二、工業經濟效益顯著提高

  隨着經濟結構逐步優化,産業結構升級,增長方式轉變,我國工業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各項指標指數取得可喜的進步。1978到2007年間,單位工業産值能耗指標降幅明顯,萬元GDP綜合能耗指標(能源生産總量/國內生産總值)由1978年的17.2噸標煤/萬元下降到2007年的0.9噸標煤/萬元,降幅達94.5%,年均下降9.37個百分點。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隨着企業經營機制的轉化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工業企業管理能力不斷改善,核心盈利能力得到加強,資本利用率以及周轉次數節節攀升。1998-2007年間,大中型工業企業總資産貢獻率、資産負債率、工業成本費用利潤率三項描述工業企業經濟績效的主要指標都有不同程度的優化:其中總資産貢獻率在1998年僅為7.12%,到2007年升至13.97%,增長96.2%;資産負債率由1998年的63.74%降至2008年的57.26%;工業成本費用利潤率由2.35%增至8.16%,增加2.5倍。

  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經濟績效指標    單位:%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三、工業企業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高

  建國60年來,我國企業的研發能力增強,對研發活動投入力度加大,科技人才培養、科技研發成果顯著,工業企業的創新能力大大提高。

  (一)企業辦科技機構增多,科技活動投入力度加大

  企業內部設置科研機構數目增多,機構內科技人員數量提升。2007年大中型工業企業辦科技機構11847個,科技活動人員從2005年的167.9萬人增加到2007年的220.2萬人,其中科學家、工程師140.1萬人,有研究和試驗發展活動的企業達8954個,佔全部企業的24.7%。1995-2007年間,工業企業總體科技活動投入力度加大,科技活動人數不斷增多,經費籌集渠道拓寬,融資規模上升。科技活動人員數從109.99萬人增長至193.71萬人,增幅為76%,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人數由39.89萬人增加到123.87萬人,增幅達到2.1倍;科技活動經費呈逐年遞增趨勢,從387.86億元增至2007年的4013.03億元,增加9.34倍,政府資金、企業自有資金以及金融機構貸款分別增長5.41倍、11.63倍、2.77倍。 


                       數據來源:中國資訊行統計數據庫

歷年工業企業科技活動

                                資料來源:中國資訊行統計數據庫

  (二)工業企業R&D活動活躍

  1995-2007年間,工業企業R&D活動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其中R&D活動人員折合成全時當量增加到858萬人年;R&D經費內部支出逐年增長,2007年達2112.5億元,是1995年的14.9倍,其中企業資金1996.9億元,佔R&D經費的94.5。 


                           資料來源:中國資訊行統計數據庫

  (三)工業企業新産品産值增大,利潤提高

  工業企業新産品研發投資力度加大,經費支出由1995年的161.14億元增長至2007年的2402.58億元,且呈逐年遞增趨勢;到2007年新産品産值高達4.23萬億元,是2000年的5.3倍;新産品銷售收入達4.05萬億元,是1995年絕對收入的14.55倍。


                               資料來源:中國資訊行統計數據庫

  (四)工業企業科研成果顯著,擁有專利數增加

  隨着工業企業自主研發投入力度的加大,科技成果日益顯著,大中型工業企業申請專利數由2003年的31382項增長至2007年的95905項,增長2.1倍;企業擁有發明專利數由2003年的15409個增至2007年的43652個,增長1.83倍。


                               資料來源:中國資訊行統計數據庫

  四、能源等工業基礎産業得到加強

  (一)能源産能迅猛增長

  建國60年來,能源産業基礎地位得以鞏固,産能迅猛增長,轉化效率大大提高,同時新型能源産業備受關注,取得了極大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通過大幅度地增加能源投入,以原油、原煤、天然氣為主要代表的能源生産能力由弱變強,産量得到極大提升。2007年我國能源生産總量達到23.5億噸標準煤,已成為世界上除美國外第二大能源生産國,能源總自給率達到90%。在主要能源中,原煤産量達到25.26億噸,原油1.86億噸,發電量32815.5千瓦小時,分別比1994年增長78倍、1552倍和762倍。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二)能源轉換系數逐漸提高

  改革開放以來,工業生産中能源加工轉換效率逐漸提高。1983—2007年間,能源轉換總效率、發電及電站供熱、煉焦以及煉油的轉換系數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總效率由69.93提高到71.25,提高1.32個百分點;發電及電站供熱轉換系數由36.94提高到40.24,提高3.3個百分點;煉焦轉換系數由91.18,提升到97.78,提高6.6個百分點。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六、汽車、鋼鐵等支柱産業快速發展

  汽車、鋼鐵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産業,具有起步較早,發展歷程較長,産業規模大,發展速度快的特點。新中國成立至今60年中,汽車及鋼鐵産業均取得了迅猛發展:1955年汽車産量僅有100輛,1971年首次突破10萬輛大關,1992年超過100萬輛,到2008年國産汽車已達到934.55萬輛;鋼材産量由1950年的37萬噸,激增到2008年的5.8億噸,增幅超過1500倍。特別是2000年以來,汽車、鋼鐵産業增速明顯加快,2000-2008年間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0.3%和19.4%。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七、高技術産業飛速發展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國際産業升級和IT産業革命的帶動下,我國高技術産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以電子信息為代表的高技術製造業高速增長。1995年電子及通信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在各行業中排行第九,到1999年躍升為第一,此後連續九年穩居榜首,成為持續帶動工業生産較快增長的支柱産業。其他高技術製造業,如醫藥、生物製造、航空航天産業均呈現強勁增長態勢,形成較為完整的高技術産業體系。2007年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達1.18萬億元,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10%。截至2007年高技術企業數達到21517個,從業人員達843萬人,分別比1995年增長14.2%和88.2%。

主要年份高技術産業企業個數及從業人員數目

                    資料來源:中國高技術産業統計年鑒

  (一)高技術産業研發活動人員不斷增長

  隨着我國産業結構不斷升級,高技術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區域集聚不斷加快,高新技術産業投入逐年增大。1998年高技術産業研發活動折合全時人員為7.1萬人年,到2006年為18.9萬人年,增長1.67倍,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作為高技術産業中的龍頭産業保持了17.29%的年平均增長率。

 高技術産業研發活動人員折合成當時當量指標         單位:人年

                                 資料來源:中國高技術産業統計年鑒

  (二)高新技術産業研發活動資金投入力度大大加強

  高技術産業研發活動資金投入力度大大加強。1998-2006年間,我國高技術産業分行業研發經費支出情況:1998年全行業合計為56.45億元,2006年為456.44億元,增長7.09倍。其中醫藥、航空航天、電子通訊、計算機及設備以及醫療設備行業分別增長5.88倍、3.73倍、6.96倍、15.24倍以及7.28倍。

      我國高技術産業分行業研發經費支出情況             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中國高技術産業統計年鑒

  (三)國家級高新技術經濟開發區數目大幅增加

  我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在1984年設立初始至今數目不斷增加,1984年設立的第一批開發區有14個,到1990年發展到27個,2006年增加到53個,至2008年為54個。 


                                數據來源:國務院

  (四)高新技術企業經濟效益不斷提高

  1995-2007年間,高新技術産業規模不斷擴大,産出逐年提高,經濟效益顯著提高。按當年價計算的總産值由4098億元增至50461億元,增長11.3倍之多;主營業務收入、利潤指標均有明顯改善,2007年比1995年分別增長11.7倍,12.5倍。

     我國主要年份高新技術産業經濟效益指標         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高技術産業統計年鑒



版權所有: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 | 地址:香港干諾道西160號 | ICP備案號:京ICP備0606649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