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專題專欄>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偉大成就

[2009-06-17]

  黨的十七大明確指出,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産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産業協同帶動轉變,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服務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經濟的重要特徵,是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主要方向,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標誌。

  一、服務業發展迅速

  (一)産值增長快

  1952年,第三産業國內生産總值只有194.3億人民幣,2008年達到12.05萬億元,增長619倍,其中1979—2007年年均增長10.8%。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二)服務業佔GDP的比重不斷上升

  1952年,第三産業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只有28.6%,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三次産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服務業的比重呈不斷上升趨勢,2008年服務業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達40%。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二、傳統服務業成就顯赫

  (一)交通運輸業快速發展

    建國以來,交通運輸業實現了全面快速發展,以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等為主的綜合運輸網絡初步形成,交通運輸量大幅增長,1949年貨運總量為1.61億噸,2008年達到244.5億噸,增長151倍。客運量亦大幅增長,1949年全國客運量只有1.37億人次,2008年達到239.6億人次,增長174倍。


                               數據來源:亞洲經濟數據庫

  (二)信息産業發展助推郵電通信業騰飛

  當今世界已步入信息社會,信息産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産業,在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郵電通信業是信息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廣泛滲透到現代社會的各個領域,成為人們進行社會聯繫和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在舊中國,雖然郵政通信業發展歷史悠久,距今已有百餘年歷史,但發展緩慢,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夕,整個郵電通信業仍處於十分落後的狀況。新中國成立以後,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20年,郵電通信業獲得了飛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至2008年,我國固定電話用戶有9.8億戶,是1978年的266倍;移動電話用戶數目達到6.4億戶,是1988年的20萬倍;2008年互聯網接入用戶達1400萬戶,是1995年的2000倍。


                              數據來源:工業與信息化部


  三、新興服務業迅速崛起

  (一)旅遊業發展速度舉世矚目

  我國旅遊業發展雖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舉世矚目。改革開放前,旅遊業以外事接待為主,只具備産業雛形,未形成獨立産業。1978年轉換機制,開始發展産業型旅遊業。1984年中央提出國家、地方、部門、集體、個人一齊上、自力更生與利用外資一齊上的旅遊建設方 針,揭開了全方位發展旅遊産業的序幕。1986年國務院決定將旅遊業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正式確立其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199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旅遊業作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此後,政府有關部門加大了對旅遊景點和設施建設的投入,為旅遊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發展階段來看,1980年以前,旅遊産業總體規模較小;“六五”計劃時期,入境旅遊有較大提高,國內旅遊開始起步;“七五”計劃時期,入境旅遊持續發展,國內旅遊有較大發展;“八五”計劃時期,入境旅遊有較大發展,國內旅遊迅猛崛起;“九五”以來國內居民出境游驟然成風。我國旅遊業全面發展。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成為世界上旅遊業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1978年,我國國際入境(過夜)旅遊外國人只有23萬人次,到2008年已達到2432.5萬人次,比1978年增長105倍。國際入境(過夜)旅遊人數居世界的位次由1995年的第7位上升為2006年的第4位。國際旅遊外匯收入由1978年的2.6億美元增加至2007年 的419.2億美元,增長160倍,年均增加14.4億美元。佔世界國際旅遊收入總額的比重,由1995年的1.8%,提高到2006年的4.2%,提高2.4個百分點。


                         數據來源:國家旅遊局

  2008年,中國公民出國(境)人數達4584萬人次,比1993年增長11倍,成為亞洲地區令人矚目的新興客源輸出大國。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統計公報

  2008年國內出游人數達17.1億人次,是1994年的3.3倍。中國正日益成為世界上數量最大、增速最快、潛力最強的旅遊客源市場。 


                               數據來源:國家旅遊局

  我國的國內旅遊收入不斷創出新高。2008年國內出游人數達17.1萬次,比上年增長6.3%;國內旅遊收入8749億元,增長12.6%,是1994年的8.5倍。

旅遊業發展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統計公報


                               數據來源:國家旅遊局

  (二)金融保險證券業穩步增長

  金融業從單一的存貸款功能發展為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化金融體系,有力地促進了經濟增長和擴大就業,成為國民經濟中的重要行業之一。2007年,我國金融業創造的現價增加值為11057億元,是1978年的162倍;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年均增長12.9%,比同期GDP年均增長率高出3.1個百分點。金融業在GDP中比重由1978年的1.9%上升到2007年的4.4%。1979-2007年,我國不變價GDP年均增長9.8%,其中金融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4%。

  到2007年底,我國城鎮金融業單位數為51645個,從業人員數為389.7萬人(是1978年的5.13倍)。其中,銀行業單位數為40815個,從業人員為256.7人。

  截止2008年底,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47.8萬億元,比上年底增長19.3%,比1978年增長420倍;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32.0萬億元,比上年底增長17.9%,比1978年增長172倍。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銀行的新業務發展也十分迅速。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截止2008年各銀行共發行銀行卡(包括借記卡、信用卡)180億張,是1997年的24倍。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截止2007年底,證券業單位數為1019個,從業人員為8.3萬人;2008年和2007年分別利用發行股票募集資金3396億元和7343億元,分別是1992年的220倍和513倍。


                               數據來源:中國證監會

  與此同時,證券開戶人數不斷增加,2007年證券投資者帳戶約1.39億戶,是1993年的15倍。


                                數據來源:中國證監會

  截止2007年底,保險業單位數為8574個,從業人員為119.7萬人;2008年保險業保費收入達9784億元,是1985年的296倍;保險賠付達2971億元,是1998年的5.6倍。


                               數據來源:中國保監會

  (三)房地産業較快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在改革開放以後,國家開始在住房方面進行市場化改革。改革開放伊始的1978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只有6.7平方米。 到2007年底,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已達約28平方米,增長3.2倍之多。住房的市場化改革,大大釋放了城市居民長期被壓抑的住房需求,加快了我國以房地産開發業為主體的房地産業發展步伐,群眾的居住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中國主要年份城鄉新建住宅面積和居民住房情況統計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隨着房地産業的發展,其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加,房地産業對第三産業的貢獻由1978年的79.9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1.19萬億元,29年間增長147.4倍。其佔第三産業的份額由9.2%上升到11.8%,提升2.6個百分點。

  近年來房地産開發企業(單位)及其從業人員增長迅速,1997年全行業從業人員數為68.3萬人,企業單位2.13萬家,到2007年分別達到172萬人和6.25萬家,分別增長1.5倍和1.9倍。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008年房地産開發投資30580億元,比上年增長20.9%。相比1986年101億的房地産固定資産投資,增長302倍。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版權所有: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 | 地址:香港干諾道西160號 | ICP備案號:京ICP備0606649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