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專題專欄>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偉大成就

[2009-06-17]

  建國60年來,我國基礎産業和基礎設施得到明顯加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大大提高。交通運輸、郵電通信形成了縱橫交錯覆蓋全國的網絡體系,水利環境、教育文化衞生體育設施顯著改善。其中,1979-2007年,全國基礎産業和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累計達297985億元,佔同期全社會投資的38.4%,年均增長19.9%,比同期國民經濟年均增幅高10.1個百分點。

  一、綜合交通運輸網絡逐漸形成 

  建國初期,新中國迅速修復了被破壞的運輸線路,恢復了水、陸、空運輸。從1953年起,開始有計劃地進行交通運輸建設。根據國家經濟建設的布局、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擴大和鞏固國防的需要,經過60年的建設,交通運輸事業有長足發展,基本形成了鐵路、公路、水運、民用航空和管道五種運輸方式共同組成的綜合運輸網。

  (一)設施建設

  在交通運輸方面,已基本形成以鐵路、公路為骨幹,水運、民用航空和管道組成的綜合運輸網。

            歷年運輸線路長度                 單位:萬公里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008年底,中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7.9萬公里,居世界第三位。但增長速度低,從1949年底的2.18萬公里增加到7.9萬公里,共增長2.6倍。鐵路網密度由1978年的53.9公里/萬平方公里增長到2007年的81.2公里/萬平方公里。2007年底,全國已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10個城市開通運營22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線路總長超過650公里。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007年底,中國公路網總里程達到358.37萬公里,中國公路(網)的密度達到3733公里/萬平方公里,比1978年增加2806公里/萬平方公里。等級公路總里程達到253.54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39萬公里,遍佈全國鄉鎮的農村公路達到313.44萬公里。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007年底,中國內河航道通航里程12.35萬公里。其中,等級航道6.12萬公里。中國港口擁有生産用碼頭泊位3.5萬個,其中萬噸級及以上泊位1337個。沿海港口擁有生産用碼頭泊位4701個,內河港口擁有生産用碼頭泊位3.12萬個。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1950年,中國民航僅有航線12條,載運旅客1萬人,運輸總周轉量157萬噸公里;2007年底,中國境內民用航空定期航班通航機場為148個,定期航班通航城市146個。全國機場平均密度為每10萬平方公里1.53個。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二)客、貨運量

  1949年,全國客運量總共為1.37億人;而2007年,全國共發送客運量222.78億人,增長161.7倍,其中通過鐵路發送13.57億人,公路發送205.07億人,水運發送2.28億人,民航發送1.86億人。公路仍是我國客運的最主要方式,約佔總客運量的92.1%。

              歷年全國客運量                    單位:萬人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1949年,全國貨運量為1.61億噸;而2007年,全國共發送貨運量227.58億噸,增長140倍,其中通過鐵路發送31.42億噸,公路發送163.94億噸,水運發送28.12億噸,民航發送401.8萬噸。公路仍是我國貨運的最主要方式,約佔總貨運量的72%。

                    歷年全國貨運量                   單位:萬噸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統計公報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二、通訊網絡規模迅速擴大,技術層次顯著提高

  建國初期,我國郵政通信業的基礎很差,網點稀少,設備陳舊。1949年,全國僅有郵政局所2.6萬處,其中自辦局所4207處,郵路總長度70.6萬公里,全國長途電信傳輸網絡僅有架空明線桿路76975 公里。而且這些設施大都設在城市,廣大農村鮮有,農民用郵極為困難。60年來,我國電信通訊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構建起了全方位、多層次、多方式的網絡體系,滲透到國民經濟的各個行業和各個領域,加快了工業化和信息化進程,有效地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

  目前,以分組交換數據網、數字數據網、計算機互聯網、多媒體通信網和幀中繼網為主的公用數據通信網已初具規模,覆蓋90%以上的縣市,通信能力達到61萬端口,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公用數據通信網之一。

  (一)郵政網絡建設

   到2007年,我國擁有規模以上郵政營業網點7.1萬處,比1978年的郵政局、所增加2.1萬處,其中郵政全功能服務的營業網點3.9萬處;全國設有郵政局、所的鄉鎮比重由1978年的68.1%提升到85.5%;郵路總條數達到2.1萬條,郵路總長度達到353.3萬公里,其中航空郵路達到185.5萬公里,鐵路郵路達到21.2萬公里,汽車郵路達到130.3萬公里。

  郵政收寄、投遞能力大幅提高。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到2007年底,我國已擁有各類郵政汽車78391輛,火車郵箱387輛,郵船3艘,郵運飛機13架,實現了航空、鐵路、公路、水路等多種運輸手段的綜合利用。2008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3841億元,比上年增長20.7%。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402億元,增長15.5%。
                  郵政局所數及郵遞線路

        注:郵政局所數1998年及以前為郵電局所;從2002年起統計口徑為郵政營銷網點,含郵政局所和郵政代辦點。

  (二)電信基礎設施建設

  建國60年來,我國綜合通信能力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網絡規模容量、技術層次、服務水平都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已建成包括光纖、數字微波、衛星、程控交換、移動通信、數據通信等覆蓋全國、通達世界的公用電信網。2008年,電信業務總量2.2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1%。電話普及率達到74.3部/百人。

 電信主要通信能力


  固定電話通信能力明顯提高。到2007年底,我國固定長途業務電路達到32.14萬個2M;長途自動交換機容量由1978年的0.2萬路端增加到1709.2萬路端,年均增長36.6%;局用交換機容量達到5.1億門,年均增長18.1%。2008年全年固定電話用戶數達到3.41億,其中,城市電話用戶 2.32億戶,農村電話用戶1.09億戶。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及工業信息化部


  移動通信能力飛速發展。1988年到1997年的10年間,我國經歷了移動通信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期,移動交換機容量從不到3萬戶猛增到2585.7萬戶,10年間增長860倍。1998年到2007年的10年間,移動通信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態勢,移動交換機容量新增80789.4萬戶,增長17.2倍;到2007年底,移動電話交換機容量達到8.5億戶,從1988年起年均增長71.6%;移動長途業務電路達到145.83萬個2M。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及工業信息化部

  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光纜骨幹網建設,到2007年底,光纜線路總長度達到577.7萬公里,其中長途光纜線路長度達到79.2萬公里,接入網光纜線路長度159.6萬公里。到上世紀90年代末,我國建成並開通了中日、中韓、亞歐等多條國際陸地、海底光纜,為運營商國際業務的傳送提供了足夠的傳送帶寬。2001年我國互聯網建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互聯網容量呈現爆炸式增長,特別是互聯網寬帶容量發展迅猛。截至2008年底,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達到1.09億個,全國互聯網上網人數達3億人,其中寬帶上網人數2.7億人,擁有地面通信衛星地球站點1265個。

  三、農田水利建設確保了農業高産、穩産 

  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要用不足世界7%的土地養活佔世界1/5的人口。為保證糧食産量穩步增長,國家不斷加強對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確保了農業高産、穩産。

  1979年至2007年,我國農林牧漁水利業累計完成投資16202億元,年平均增長13.2%。這些投資主要用於農業基礎設施、商品糧棉生産基地和防護林工程建設。其中,南水北調工程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建設穩步推進,規劃調水總規模448億立方米,建成後將與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共同構成“四橫三縱”的總體布局,實現全國水資源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目標。

  四、教育、文化、衞生、體育方面的公共投資

  教育、文化、衞生、體育是重要的公益事業,關係着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社會文明進步重要體現。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這30年,對教育文化衞生體育基礎設施的投入不斷加強,1979年至2007年,我國教育文化衞生體育累計完成投資24465億元,年平均增長10%,行業基礎設施水平顯著增強。

  (一)教育方面

  建立了系統的教育機構和專業的教師隊伍。建國初,普通高校數僅有201所,教職工僅有7.2萬人,嚴重制約着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截止2007年,我國普通高校數已達到1908所,教職工達到116.8萬人,為各類專業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基礎。中小學教育穩步發展,教師隊伍素質比建國初大大提高,如今不少研究生也加入了初等教育的行列。

            歷年各級各類學校數                  單位:所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


  各類畢業生數量大幅增加。1985-2008年高等教育共培養學生3359.3萬人,其中研究生208.1萬人;1985-2007年職業中學培養2889.9萬人,為社會主義建設輸送了大量人才。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統計公報

  與國外教育交流加強。1978-2006年出國留學人員達90.4萬,回國人員為22.2萬,大大充實了國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1996年國家成立了留學基金委,國家每年選派優秀學生出國深造,1996—2008年全國共派出48605人,應回國37494人,實際回國36614人,回歸率平均為97.65%,2008年回歸率達98.34%。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統計公報

   2007年,全國教育經費為12148.07億元,比上年的9815.31億元增長23.77%。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包括各級財政對教育的撥款、徵收用於教育的稅費、企業辦學中的企業撥款以及校辦産業減免稅等項)為8280.21億元,比上年的6348.36億元增長30.43%。  

  (二)文化方面

  文化從業人員與文化單位數劇增。1995年,文化事業機構數和從業人數分別為58068個和446306人。2007年,文化文物機構數和從業人員達到37.56萬個和195.6萬人。建國之初公共圖書館與博物館分別僅有83個、35個,2008年分別達到2825個、1798個。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統計公報

  廣播電視在調整中快速發展。隨着經濟社會發展,人們更傾向於有形有色的電視節目,淡化廣播節目,促使電視節目的高速發展:電視節目製作從1985年的3.8萬小時增加到1995年的38.4萬小時,到2007年,電視節目製作高達255.3萬小時,是1985年的67倍之多。2008年,我國已有廣播電台257座,電視台277座,廣播電視台2069座;有線電視用戶16342萬戶,有線數字電視用戶4503萬戶;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6%,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7%。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

  各類出版物大大豐富。2007年,全國出版圖書、期刊雜誌、報紙的種數分別達248283種、9468種、1938種;而1952年分別僅有13692種、354種、276種;總印數更是成倍地增長,2007年,圖書、期刊雜誌、報紙的總印數分別達62.9億冊、30.4億冊、438億份,分別是1952年的7.85倍、14.9倍和26.8倍。2008年,出版圖書達到69億冊,各類期刊總30億冊,各類報紙445億份。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統計公報

  (三)衞生方面

  建國時全國衞生機構數僅為3670個,到2007年,我國擁有衞生機構29.8萬個,衞生機構床位370.1萬張,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585個,醫學科學研究機構237個,婦幼保健院3051個。

  衞生機構人員隊伍壯大。1949年衞生機構僅有54萬人,2008年增加到492萬人。醫療體制改革不斷推進,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已具雛形。人口壽命逐漸提升,1990年,全國預期平均壽命為68.55歲,2005年預期壽命達到73歲。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

  (四)體育方面

  體育活動逐步大眾化。在從溫飽向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中,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強身健體的體育活動中。1980年縣級以上體委舉辦運動會22753場次,2007年達到49410場次。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

  運動員隊伍不斷擴大,競技體育成績顯著。到2007年底,全國體委系統運動員共有 24422人,專職教練員25039人。1978-2007年,我國運動員累計獲得世界冠軍 2137個,創超世界紀錄 1001項。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在2008年奧運會上一舉奪得51枚金牌,超越美國,取得了奧運金牌總數第一的好成績。

                   數據來源:中國奧組委官方網站

  體育對外交往不斷擴大。隨着我國在國際體壇地位不斷提高,體育對外交往日益增多,2007年我國派出體育團隊3849次,達24408人,而1980年僅派出體育團隊2260次。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



版權所有: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 | 地址:香港干諾道西160號 | ICP備案號:京ICP備0606649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