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發展新動能快速成長,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三大攻堅戰開局良好,人民生活持續改善……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判斷。一年來,面對諸多風險挑戰,我們深入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推動中國經濟社會沿着高質量發展的軌道穩步前行。
「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有戰勝任何艱難險阻的勇氣、智慧和力量,中國的發展沒有過不去的坎。」代表委員們認為,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一定能書寫新時代的優異答卷。
新動能激發新活力
一場針對運動鞋的「心臟」手術,讓聯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月明代表更加堅信,高質量發展不是空話。
鞋底與鞋身的夾層稱為「中底」,中底決定鞋子的品質。聯泓研發高端運動鞋的中底材料,讓鞋子更輕便,彈性、緩震性能也更好,每年創造效益數千萬元。
「消費在升級,供給要跟得上。企業需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減少無效供給,增加優質供給,解決供需錯位的問題。」鄭月明説,高質量發展就要大力優化創新生態,調動各類創新主體積極性,依託新技術增加新供給。
去年,像聯泓這樣專注産業升級的企業不在少數。我國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增加值比重提高0.2個百分點。
調結構轉向中高端,「破」「立」「降」激發新活力。
「黃河給東營饋贈了豐富的資源。河海交匯、新生濕地、野生鳥類都是獨特的旅遊資源,但長期以來優勢資源沒有轉化成優勢産業。」山東東營市委書記李寬端代表説,去年以來,東營破立並舉,一方面加快煉化企業整合重組,推進實施高端項目,實現化工産業提檔升級;一方面精細挖掘黃河文化,引進旅遊龍頭企業,做大旅遊文化市場。「改變過去發展方式偏粗,産業結構偏重的格局,加快把新興、綠色産業做大做強,才能為經濟發展聚集新動能,激發新活力。」李寬端代表説。
産業升級的同時實現經濟結構優化,東營只是縮影。去年,我國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為52.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9.7%,比第二産業高23.6個百分點,服務業「穩定器」功能更為突出。
合力破解發展瓶頸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高質量發展面對的挑戰也不少。
「生産成本上漲是我們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香港工商總會主席、南旋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庭聰代表説。隨着我國勞動年齡人口逐年減少,土地、資源漸趨稀缺,簡單搞「人海戰術」、盲目「鋪攤子」已變得越來越不現實,「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促進新興産業加快發展,提升科技支撐能力。這會讓企業在未來發展中更注重整合上下游資源、優化産品結構,提升競爭力。」
「讓更多國內外用戶選擇中國製造、中國服務,還需進一步強化質量基礎支撐,推動標準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接,提升産品和服務品質。」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傳衛代表舉例,我國自主研發的新能源裝備,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質量。「一個螺絲釘,決定一個企業的價值和命運。」
讓企業減負前行,還需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委員説,去年召開的民營經濟座談會極大推動了民營企業信心的恢復。「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要切實讓市場主體特別是小微企業有明顯減稅降費感受,堅決兌現對企業和社會的承諾,這讓我們加大轉型升級力度徹底沒有了後顧之憂。」
搶抓機遇再創輝煌
代表委員們表示,面對挑戰,高質量發展是治本之策。搶抓戰略機遇期,高質量發展大有可為。
抓住好政策,趁勢而為。「我們企業總部在香港,生産基地在惠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給了我們很廣闊的發展前景。」王庭聰代表説。「一方面,惠州能夠吸引更多港澳優質要素流入,用『惠州智造』+『香港金融』加快轉型升級速度,進而提升惠州融入大灣區參與世界經濟競爭的實力。另一方面,香港企業可以將科研成果在大灣區其他區域落地,突破香港土地資源緊張、人力成本昂貴的瓶頸。」
緊盯硬骨頭,迎難而上。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代表説,在全球産業結構新一輪調整中,誰能在智能製造上走在前面,誰就能擁有更強的競爭力,從而在未來競爭中佔據優勢。「企業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速度、效率和成本領先,現在産品技術創新是最重要的驅動力。我們正努力圍繞工業科技和智能製造領域,構建更強大的核心競爭力。」
上海浦東新區區長杭迎偉代表也表示,高質量發展重在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2018年浦東新區GDP突破了1萬億元,今年的目標是聚焦「中國芯」「創新藥」「藍天夢」「智能造」「未來車」「數據港」,積極搶佔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
亮出人才牌,築巢引鳳。「不僅要能聚人才,更要用好人才。」李寬端代表説,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人才。各地開發區、高新區都應充分發揮引才主陣地作用,着力引進一批行業領軍人才、創新創業團隊和專業技能人才,並努力讓人才進得來,留得住,幹得好,帶動強。 (人民日報 陸亞楠 王浩 林麗鸝 韓鑫 賀林平 謝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