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舉行的全國兩會上,粵港澳大灣區是熱門話題之一,也是港澳代表委員口中的熱詞。多位港澳代表委員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美好藍圖和施工圖已繪就,希望港澳抓住歷史性機遇,早日實現規劃願景。
隨着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運營、港珠澳大橋通車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加速推進。「大灣區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美好藍圖,通過高鐵和港珠澳大橋開通,大灣區逐步實現『一小時生活圈』,讓我們對大灣區未來充滿信心、更加憧憬。」全國人大代表、香港民建聯副主席陳勇説。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自提出以來,就受到港澳社會持續高度關注和熱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歷史性機遇,港澳兩個特區的參與熱情都很高,都希望搶先抓住機遇。」全國人大代表、澳門歸僑總會會長劉藝良説。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港澳特區和廣東省9個市,總面積達5.6萬平方公里,擁有約7000萬人口,目標是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範。
多位代表委員認為,大灣區基礎好、起點高、空間巨大、市場廣闊,以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等為戰略定位,目標長遠、前景美好,對港澳而言,將極大地拓展空間,為發展注入新動能。
「大灣區建設為香港充分發揮各項優勢,包括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專業人才、市場化與法治化、高校教育與科研、對外開放前沿等,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泉州社團聯會會長葉建明認為,按照規劃,香港未來將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産業,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將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輻射更廣闊市場。
「澳門社會倍加珍惜參與大灣區建設的機會。」劉藝良説,按照規劃,澳門未來將重點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還將推動新興産業做精做強,有望更好實現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目標。
規劃綱要明確,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是大灣區建設的五大戰略定位之一。多位港澳委員代表認為,這一戰略定位將大大地拓展港澳同胞的生活發展空間,提升其獲得感和幸福感。隨着越來越多便利性政策措施陸續出台,優質生活圈逐步形成,更多港澳同胞可以到灣區其他城市就學、工作、生活。「尤其是年輕人將有更好發展機會,老年人有更舒適養老環境,大灣區未來與每個港澳同胞息息相關。」陳勇説。
「大灣區建設的藍圖、施工圖都已繪就,下一步的關鍵在於落實,這離不開灣區民眾的積極參與和努力。我們希望盡快實施規劃,逐步實現美好願景。」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工會聯合會會長吳秋北説。
圍繞如何推進大灣區建設,此次參會的港澳代表委員帶來許多建議提案,涵蓋金融、法律、社會、文化、教育、制度銜接、人才流動、生態保護、協同合作等方方面面。他們認為,高質量建設好大灣區,需要粵港澳三地共同努力,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共同破解面臨的難題和挑戰。
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粵澳工商聯會會長施家倫説:「我們對國家發展充滿信心,也深感責任重大。港澳應更積極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抓住共建『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將各項規劃落實好,推動『一國兩制』事業再創新局。」
粵港澳大灣區為港澳青年提供拓展事業的新空間、新機遇,意義尤為重要。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青年聯會主席霍啟剛説,如同40年前國家改革開放重大機遇,大灣區為港澳青年提供廣闊舞台。「年輕人就該敢想敢幹,敢於去尋夢,就能見到更廣闊的世界。」(新華社 石龍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