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正文

70載家國情——老一輩澳門人的國慶記憶

發布時間: 2019-09-24 來源: 新華社

  「祖國好,澳門才會更好。」新中國成立70年來,濃濃的家國情懷始終縈繞在一代代澳門人的心中,愛國愛澳的精神從回歸前延續到今天,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每逢國慶節,全澳門張燈結綵,主要街道搭建國慶牌樓,成為老一輩澳門人珍貴的共同記憶。

  新中國成立,澳門同胞歡欣鼓舞。澳門第一次慶祝國慶是在1950年,今年已經88歲高齡的澳門學聯創會主席冼為鏗參加了當年的慶祝活動,講起來依然很興奮:「為了10月1日,我們在9月份就已很努力。」

冼為鏗先生(澳門口述歷史協會提供)

  當時,澳門中華總商會主席何賢等人發起組織國慶籌委會,決定用搭建牌樓的方式慶祝國慶。此後每逢國慶節,搭建牌樓成了慣例。

  澳門早期的國慶牌樓是用簡單的竹棚松枝加花球,後來發展成為美輪美奐的藝術精品。天安門造型的國慶牌樓出現的次數最多。牌樓頂上,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國旗下,牌樓正中的大字體現當年國家的發展成就或者是響亮的口號,這是澳門人對祖國和家園的深情祝福。

澳門攝影家李玉田拍攝的1957年國慶牌樓(新華社發)

  每年國慶,全家老小共賞牌樓、拍照留念,成為那個時代澳門人珍貴的共同記憶。一直持續到20世紀70年代,搭建牌樓的傳統才被其他國慶慶祝方式所取代。

  冼為鏗説,當時的慶祝活動包括搭牌樓、舉行會議、進行演講、聚餐等等。「我多是做宣傳工作。澳門社團很多,慶祝國慶就全體一起來,什麼社團都去開會,大家一起開會出主意。」

澳門攝影家李玉田拍攝的1967年國慶牌樓(新華社發)

  今年85歲高齡的澳門中華教育會前理事長劉羨冰也親歷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多次國慶活動。她説,每逢國慶,澳門不同的團體很團結,如商會、工聯、婦聯、學聯等就會組成慶祝國慶大會,大家一起建言獻策,希望辦好國慶慶祝活動。

  「國家很支持澳門,每年國慶期間會派遣優秀的團隊來澳門表演和交流。」劉羨冰説。

  劉羨冰回憶起參加1957年國慶慶祝活動的往事。她説,為了迎接這個偉大節日的到來,澳門中華總商會於8月底就邀集鏡湖慈善會、同善堂、工聯、婦聯、學聯、教育會等單位的代表舉行座談,預為研商籌備。

劉羨冰女士(澳門口述歷史協會提供)

  當時還是青聯成員的劉羨冰作了發言。她記得在發言中説道,那一年是祖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輝煌成就的一年,也是澳門愛國社團發展取得輝煌成就的一年。

  「第八個國慶節(1957年)的慶祝活動格外熱鬧。」劉羨冰激動地回憶道。

  澳門特區立法會主席、曾擔任澳門中華總商會理事長的高開賢也深情回憶起自己經歷的國慶往事。他説,每年的國慶前夕,澳門各界人士都要成立「澳門同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籌備委員會」,統籌國慶慶祝活動,中華總商會領導層通常是這個委員會的正副主任成員,負責籌募活動經費和協調各項慶祝工作。

  「每年國慶前後,澳門主要街道張燈結綵,黃昏時分,華燈初上,旗海飄揚,特別壯麗。中總(澳門中華總商會簡稱)昔日會址在議事亭前地,每年都搭建牌樓慶祝國慶,成為一個時代澳門人國慶節的集體記憶。」他説。

冼為鏗先生和劉羨冰女士(澳門口述歷史協會提供)

  回歸後,澳門同胞當家做主,國家對澳門的支持不遺餘力。20年來,澳門經濟蒸蒸日上,社會安定和諧,居民收入和社會福利逐步提高,成為澳門經濟社會發展最好最快的歷史時期,澳門民眾的心也與國家更緊密地連在一起。

  如今,每逢國慶節,澳門民眾會自發前往升旗儀式現場,向國旗和澳門特區區旗敬禮致意。澳門同胞為祖國的發展成就發自內心地感到驕傲和自豪,他們也知恩圖報,積極參與國家建設,為新時代改革開放事業貢獻力量。

  70年來,國慶慶祝方式雖然歷經時代變遷,但愛國愛澳、家國情懷始終植根於廣大澳門同胞的血液中,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信念:「我是中國人,祖國就是家。」(新華社 郭鑫)

01009003002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29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