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正文

熱愛澳門,建設澳門——走近澳門土生葡人

發布時間: 2019-12-16 來源: 新華社

  澳門開埠400多年,東西方文化在這裏碰撞交融。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鎮,一些歐洲、東南亞等國家的商人在這裏落腳安家,造就了澳門中西合璧文化風貌的同時,也形成了一個特別的族群——土生葡人。

  「土生葡人」至今還沒有一個正式的官方定義,在澳門主要指當地土生土長的葡萄牙裔人士及其後代。但按澳門土生協會理事會主席飛文基的説法,「土生葡人」除了指那些在澳門扎根的葡萄牙人後裔,也包括一些從小接受葡文教育並具有相應文化背景的本地華人。

  今年58歲的飛文基是一名執業律師,出生在澳門最古老的土生家族之一。他的祖輩在270多年前就在澳門紮下了根。「我父親是土生葡人,母親是廣東人,我在這裏土生土長,澳門是我的家鄉。」

  在飛文基看來,土生葡人在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中形成,他的生活中也處處體現着這兩種文化在澳門的和諧共存。

  「要舉例就太多了,你看我和家人打電話都是葡萄牙語和廣東話摻在一起講的,這兩種語言切換的時候我們自己都意識不到。」剛與夫人結束通話的他笑着説。

  他説:「我們對澳門有着強烈的歸屬感和眷戀,雖然平時我們也發發牢騷抱怨兩句,但每當離開,我們總想回來,這種情感是很難用言語闡釋的。」

  飛文基表示,回歸20年來,「一國兩制」在澳門得到了很好的落實,土生葡人的權益得到切實保障,生活習慣、文化習俗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護。

  「在澳門,土生葡人從未被虧待過一分。我們是澳門的公民,享有任何一個澳門人所享有的權利。」他反覆對記者強調。

  據飛文基介紹,如今土生葡人活躍在澳門各行各業,有公務員、法官,也有律師、翻譯等。他們之中還有一些肩負重任,比如全國政協委員歐安利,為國家發展建言獻策。

  「回歸後,我們深切感受到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對我們的重視和關心,除了承認我們對澳門社會經濟發展所作出的貢獻,行政長官每年講話都要提到保護土生葡人文化、支持土生葡人社群發展。政府也為推廣土生葡人美食和土生葡語做了大量工作,這讓我們非常感動。」這樣的肯定與支持也讓飛文基看到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除了律師工作,飛文基一直致力於土生葡語的保護與推廣。1993年,他與朋友一起創辦了澳門土生土語話劇社——Doci Papiaçam di Macau,意為澳門甜蜜的語言。從那時起,他每年都會從澳門生活中取材,創作一部新劇,用土生葡語進行表演。

  澳門土生葡語(Macanese Patuá)是土生葡人在澳定居400多年間形成的一個語言體系,以葡萄牙語為基礎,又夾雜着粵語、馬來語、英語及西班牙語,是澳門多元文化融合的産物。

  如今,澳門的土生葡人都以粵語、葡語作為日常交流語言,失去應用場景的土生葡語有面臨消失的危機。

  話劇社創立之初,飛文基只把它當作土生朋友聚在一起的娛樂消遣,劇團裏沒有一位專業的演員、編劇或導演。很快,他們用通俗、接地氣的市井語言和幽默搞怪的表演風格吸引了觀眾,甚至有年輕人在觀看後想要學習土生葡語,話劇也得到了特區政府的大力支持。

  飛文基表示,創立話劇社並不是為了讓大家學習土生葡語,而是希望觀眾了解這門語言的存在,它是土生葡人的集體記憶,也是澳門寶貴的歷史文化印記。

  目前,土生土語話劇已經成為了每年澳門藝術節的保留節目,場場爆滿。這門語言也在觀眾的掌聲歡笑中繼續保持活力。2012年,土生土語話劇社被澳門特區政府列入為非物質文化遺産。

  幾百年來,澳門孕育了土生葡人群體與文化,也成為了土生葡人的港灣。回歸以後,澳門經濟飛速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讓土生葡人在這座小城有了更大的舞台。

  「近些年,中央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大力推動加強與葡語國家聯繫,打造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通過見證珠海橫琴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們也看到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已經成為現實。這對於澳門、土生葡人都是不可多得的機遇。」飛文基説。

  他表示,土生葡人一直是東西方國家間交流的天然媒介,精通雙方的語言與文化。澳門新一代土生葡人精通普通話、粵語、葡語、英語,更應當利用自身先天優勢,思考他們的職責,成為促進中國與葡語國家關係的橋梁。

  「澳門是我們的家鄉,我們熱愛這裏,但只説熱愛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成為對澳門有貢獻的人。」飛文基説。(新華社 齊悅)

01009003002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397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