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珠江水滋潤兩顆明珠,一座大橋跨伶仃洋聯通兩地。在「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下,香港特區和澳門特區在穩步發展中形成了更加緊密的紐帶,無論是經貿合作還是人文交流都涌現出諸多亮點。隨着粵港澳大灣區迸發出蓬勃發展之勢,港澳兩地正攜手向前,擁抱更加美好的明天。
兩地親情如水綿長
回憶起2008年到香港工作時的情景,澳門人繆子美感慨萬千:「在國外學習和工作十多年之後,來到香港的那一刻,我感到終於回家了。」
對於在澳門長大的繆子美來説,香港在她的人生中始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從兒時起,她就隨父母多次往來兩地。在澳門大學讀書期間參觀香港交易所和金融機構的經歷更使她樹立了進入金融業的理想。她自己也不曾想到,多年海外求學和打拼之後,最終又回到了已發展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
如今,繆子美每月都會返回澳門看望父母,而她的父母也常常來香港。「無論在哪邊,我感覺都是在家裡。」她説。
與繆子美擁有相同感受的港澳居民不在少數。平日裏,眾多港澳居民頻繁來往兩地,更有不少人長期在對面讀書、工作。隨着兩地於上世紀末先後回歸祖國懷抱,人文交流愈發密切。
2009年,港澳兩地實行互免入境申報協議,兩地永久性居民往來更為方便。澳門永久性居民可獲准以訪客身份入境香港,停留不超過180天。而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或回港證人士,則可以在澳門最多停留1年之久。
港珠澳大橋更於去年10月24日正式通車運營。一年多來,一輛輛跨境巴士在大橋上往來不息,這座總長55公里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使得來往兩地的交通方式更加豐富多元,民眾交流得到進一步促進。
發源於雲貴高原的珠江綿延2000多公里在廣東省南緣匯入南海,香港和澳門如兩顆明珠分列珠江口兩邊。港澳兩地之間的伶仃洋不僅沒有形成阻隔,反而成為兩地濃濃親情的見證。
攜手邁向更廣闊經濟前景
港澳經貿合作於上世紀60年代逐漸升溫,並在最近20多年間,實現了交融發展、共同繁榮的格局。
香港經濟學家、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指出,港澳兩地的産業本就各有特色,互補性很強。兩地回歸之後,又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不斷互相拉動、互相促進,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港澳兩地特區政府自2008年起建立了「港澳合作高層會議」合作機制,並於2017年簽訂《香港特別行政區與澳門特別行政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下稱「港澳CEPA」)。在港澳兩地本就擁有的自由港等優勢的基礎上,港澳CEPA進一步推動兩地投資環境開放和提升,推動經貿合作。
今年11月,港澳兩地特區政府又簽訂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安排,鼓勵商界在兩地營商投資,促進人才培訓和交流,進一步加深港澳經貿聯繫。
2018年,港澳雙邊貨物貿易總額達567億港元:香港已連續十年穩居澳門貨物出口最大市場,澳門則是香港第十九大貿易夥伴。2017年,港澳雙邊服務貿易總額達到148億港元。投資方面,截至2017年,港澳雙向投資存量總計超過千億港元。
港澳兩地緊密的經貿關係還體現在旅遊市場上。數據顯示,澳門2018年接待入境游客超過3580萬人次,其中香港繼續保持第二大客源市場,貢獻17.7%的入境游客。
專家指出,港澳經貿合作前景依然廣闊,可以在金融、科創等領域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港澳兩地可以共同發展金融工具、金融技術和金融業務創新。如此一來,不但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能獲得推動,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可得到鞏固。」梁海明説。
祖國是港澳最堅實後盾
香港人黃穎琼在澳門經營中醫藥企業已有十幾年之久,在珠海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成立後,她又積極申請入駐。
在澳門和橫琴經營中醫藥企業,黃穎琼不僅可借助內地與澳門的CEPA對中藥材和産品零關稅的優惠措施,還能夠享受澳門特區政府對中醫藥發展的支持政策,同時橫琴産業園的配套設施又特別適合中小企業。在方方面面的有利條件下,她的企業不僅節省很多成本,還獲得了更大的市場。
黃穎琼的「生意經」正是「一國兩制」下眾多港澳企業發展的縮影。隨着一系列惠港、惠澳政策的出台落地,龐大的內地市場為港澳企業和人才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自2003年起,內地與香港和澳門分別簽訂了CEPA及多個補充協議,並與隨後的港澳CEPA産生疊加效應,建立了具有制度保障的市場開放關係。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成功落實則鞏固了港澳作為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重要平台的獨特地位。
——2018年,港珠澳大橋的開通進一步聯通粵港澳三地,港澳得以更加充分利用內地廣闊市場腹地。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為港澳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澎湃的發展動力。
第十一次港澳合作高層會議於今年9月26日在澳門召開。「這次會議是規劃綱要公布後首次舉行的港澳合作高層會議。在堅守『一國兩制』的原則下,港澳將攜手建設大灣區,積極為兩地的産業多元化、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互利共贏。」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説。
澳門特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則表示,建議港澳繼續攜手參與國家發展戰略,深化服務領域合作,包括共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建設、推進泛珠區域合作等。(新華社 方棟 王晨曦 郭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