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區政府6月22日公布首期消費補貼計劃中期報告,報告估算,此項額外消費總體帶來約18億至24億元(澳門元,下同)的經濟效益,對穩定本地經濟發揮正面作用。數據顯示,超過六成的消費補貼流入中小企業。
澳門第一期消費補貼計劃為每人3000元,從5月開始執行,到7月結束,以發放電子消費卡的方式實行。截至6月15日,已有600171名澳門居民領取消費卡,佔登記人數逾九成。已使用消費卡的居民當中,人均使用額約為2481元。消費卡總交易額約為14.6億元。
報告指出,在澳門整體經濟仍待恢復期間,消費補貼産生五方面的效益:穩住內需市場;刺激消費氛圍;增加企業信心;紓解居民壓力;電子支付工具進一步普及。
數據反映,澳門多個行業都能不同程度地受惠於電子消費卡,其中飲食業及零售業,分別佔交易總額近兩成四以及七成。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六成餐飲商戶以及超過四成零售商戶表示,有五成或以上的營業額來自消費卡,消費卡對支持商戶經營具有一定作用。
在所有可使用電子消費卡的商戶場所中,按交易金額計算,有約63%的消費補貼流入中小企業。其中員工人數少於20人的商家共獲得約40%的消費卡交易額。
根據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的數據,澳門5月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為103.03,通脹率為1.67%,整體物價穩定。5月移動支付的交易筆數及金額,分別較年初疫情發生前上升了25%及54%。由此可見,電子消費卡對居民使用移動支付也發揮了促進作用。(新華社 郭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