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有人從這裏出發,也有人在這裏歸航。
1916年,27歲的李大釗從日本歸國,帶着救國救民的使命,尋求救亡圖存之道。
2016年,22歲的宋璽懷着護衛國家、人民的使命感,成為中國海軍第二十五批護航編隊的唯一一名女陸戰隊隊員。
是什麼精神,穿越百年,感召一代代青年人奮進求索、勇往直前?
一百年雖然漫長,卻並不遙遠。時代的使命、個人的擔當讓不同的人生機遇交匯在同一坐標。
1950年,鄧稼先放棄了國外優越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回到百廢待興的祖國,開闢中國原子核物理理論研究工作的嶄新局面。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陳薇聞令即動,緊急奔赴武漢執行科研攻關和防控指導任務。
是什麼讓他們勇挑重擔,攻堅克難?
百年來,他們不同的人生軌跡,卻蘊藏着相似的人生之路,共同的理想信念讓他們凝聚在同一面旗幟下,勇往奮進以赴之。
他們生活在不同年代,馬克思主義真理之光是他們的執着追尋。
他們奮鬥在不同年代,衝鋒在前、迎難而上是他們的無悔選擇。
他們奉獻在不同年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他們的矢志堅守。
透過時空的層層帷幕,百年中國跌宕前行的浩蕩潮流中,那無數難以解釋的疑問,彼此印證,有了答案。
吾國何時可稻産自豐、谷産自足,不憂饑饉?——《十問未來之中國》,1929年刊於上海《生活周刊》
中國如何能與外人競勝而化為工業國?——惲代英
目前的中國,固然是江山破碎,國弊民窮,但誰能斷言,中國沒有一個光明的前途呢?——方志敏《可愛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