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正文

強勁新引擎 澎湃大灣區

2022年01月04日 16:35:48 來源: 南方日報
分享到:

  2021年最後一天,香港東泰集團主席李君豪參加完在中環舉行的香港跨年演唱會,在朋友圈寫道:“新的一年,香港可以重新出發了!2022一定比2021會更好!”

  曾在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晚會上唱響《七子之歌》的澳門小歌手龍紫嵐,這個元旦也格外忙碌。她再次登上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亮相“揚帆遠航大灣區”新年音樂會,與李克勤等大灣區歌手同唱《大海啊故鄉》,共演家國情懷。

  一派欣欣向榮,一切越來越好。歲值辭舊迎新,粵港澳大灣區的故事越發精彩。

  2021年9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下稱“橫琴方案”“前海方案”)正式發布,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從戰略和全局高度作出進一步推進橫琴、前海開發開放的重大決策,賦予粵港澳大灣區新的重大機遇和重大使命。

  感恩奮進,砥礪前行。過去一年,廣東舉全省之力,扎實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全力推動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穩健起步,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

  新的一年,粵港澳攜手同心,推動大灣區加快形成全域改革銜接、開放協同、發展聯動的良好局面,向着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邁進。

  橫琴“升格”前海“擴容” 粵港澳合作有了新平台

  成立僅三個半月的澳匯(廣東橫琴)國際會展服務有限公司,是一家可與橫琴合作區管理機構同日“慶生”的企業,對此創始人盧德忠頗感幸運。

  去年9月17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管理機構揭牌,盧德忠僅用“一頓飯的功夫”便拿到了營業執照,成為合作區揭牌後首個“出生”的企業。

  趕在元旦前,該公司順利完成首單業務,還有很多項目留待年後啟動。對於在橫琴的發展前景,盧德忠充滿信心。

  “橫琴方案”提出要大力發展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新産業,明確文旅會展商貿産業是合作區重點發展的四大特色産業之一,這與盧德忠所從事的領域不謀而合。

  更為重要的是,橫琴合作區成立所帶來的政策紅利,正在加速兌現。以前在澳門辦展覽時,參展人員到橫琴需按次簽證,繁瑣且時間成本高;合作區成立後,會展相關人員可憑證多次往返琴澳,人員進出實現高度便利化。

  橫琴與澳門、前海與香港一衣帶水。隨着“橫琴方案”“前海方案”發布,橫琴合作區組建合作區管委會、執委會和省委、省政府派出機構,召開兩次管委會會議,建設藍圖加快落地;前海合作區面積則從14.92平方公里增加至120.56平方公里,不僅是物理空間的擴展,更是制度創新的擴容。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前沿中的前沿、窗口中的窗口,橫琴、前海再擔新使命,迎來新機遇。

  3個多月來,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着眼制度創新,積極探索三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推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便捷高效流動。

  從第一張營業執照、第一張施工許可證,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二線”海關監管作業場所正式動工;從12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4個民生機構揭牌啟用,到粵澳集成電路設計産業園揭牌落戶——聚焦濠江之畔,橫琴建設彰顯勃勃生機。

  “橫琴合作區成立以來,粵澳雙方建立起多層次、高效暢通的對接聯絡機制,各項工作運作有序。”廣東省政府橫琴辦主任、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行委員會副主任聶新平説。

  在前海就業的香港青年羅元禮,也感受到了合作區帶來的新紅利,“這裏市場更大、機會更多,我要介紹更多香港朋友來前海就業創業。”

  2021年11月19日,前海招商大會在前海和香港同步舉行,40個重磅項目落地,總投資金額超866億元。3天后,前海合作區發布金融、産業、人才三大扶持政策且覆蓋寶安、南山的擴區範圍,不斷釋放政策紅利,激發發展動能。

  大灣區融合發展的腳步不斷加快,橫琴、前海肩負重任再出發,必將為新時代豐富“一國兩制”實踐、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為全國深化改革探路 先行示範區建設跑出“深圳加速度”

  過了元旦,新的一年開始。對於深圳人呼勇(化名)而言,這是她回歸正常生活秩序的第一個新年。

  兩個月前,她成為全國首位法律意義上的“破産人”。此前因創業失敗,呼勇負債480余萬元,在賣掉唯一住房還債後仍負債100余萬元,且無固定工作。

  經申請,2021年11月8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呼勇債務人破産,將進入為期3年的免責考察期。按《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産條例》規定,通過免責考察期後,呼勇可免去剩餘債務。

  呼勇的故事廣受關注,一方面是深圳在個人破産方面的改革“首創”價值;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這項改革背後的現實意義。

  深圳被譽為“科創之城”“創意之都”,是全國創業密度最高的城市,平均每10個人就有1人是創業者或正準備創業。而呼勇的窘迫經歷,可能會發生在每一個創業者身上。深圳通過制度創新,以立法形式救濟一位“誠實而不幸”的破産者,不僅有利於激發創新創業活力,也有助於社會誠信體系的建設。

  個人破産制度“破冰”,這只是深圳持續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縮影。這距離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賦予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的新使命新任務,恰好一年有餘。

  這一年來,包括實施全國首部個人破産法規在內的一批制度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清單40個事項中,22條正式落地,取得實質性進展。

  廣東全省動員、全域參與、特事特辦,舉全省之力支持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為全國深化改革探索經驗。深圳作為改革主體,以實施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跑出“深圳加速度”,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半個月前,2021深圳全球招商大會舉辦,洽談簽約項目超260個,涉及投資總額超8200億元,簽約項目和預計總投資額再創新高,引全球矚目。

  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的深圳,正努力擔負起更高的國家使命,向着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加速前行。

  互聯互通加速 三地優勢疊加激發“乘數效應”

  來自人民銀行廣州分行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共發生業務5855筆,總金額4.86億元。

  兩個多月前,澳門居民劉智龍成為工行橫琴分行首位辦理“北向通”業務的客戶。2021年10月19日,全國首個專為個人投資者設立的金融互聯互通機制——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首批産品開賣,與劉智龍一同飲得“頭啖湯”的大灣區居民有數百位。

  不僅如此,在過去一年,廣東開展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有效擴大“深港通”交易標的和基金互認範圍,擴大合格境內投資者跨境投資(QDLP)試點……聯動粵港澳三地金融市場的“金融通道”正逐步打開,跨境資本快速流動渠道愈加暢通。

  身處粵港澳大灣區,2021年還有很多事,悄然改變着“劉智龍們”的灣區生活。

  需經常往返粵港澳三地?2021年9月8日開通的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創新採取“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旅客最快20秒內可完成過關。

  想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就業?隨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職稱評價和職業資格認可政策實施,在建築師、醫師、教師等8個專業領域,三地推進職業技能鑒定“一試多證”。

  首選大灣區創新創業?廣東加快構建“1+12+N”孵化平台載體布局,引入港澳專業孵化機構和社會團體提供特色服務,已為近600個港澳青年創業團隊、逾4000人打造創新創業樂園。

  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在這個囊括粵港澳三地11座城市、生活着8000萬人口、創造出11萬億元經濟總量的大灣區,每一年、每個月甚至每一天,都在發生着變化。

  其中的大趨勢,是不斷打破阻礙資源要素流動的障礙壁壘,持續構建高標準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在更深層次上加速大灣區協同發展,不斷激發出三地優勢疊加的“乘數效應”。

  回首2021年,軟硬聯通加速讓大灣區人心更近;迎來2022年,粵港澳期盼畫出更大同心圓。(來源:南方日報)

01009003002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516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