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出發,大力推動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創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導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全面開啟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新征程。
在雲南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中,北上南歸的短鼻家族一頭未滿周歲的小象和哥哥姐姐們玩得正酣。十年來,我國野生亞洲象增長近百頭,總數已超過300頭。
在甌江源頭百山祖國家公園裏,封山育林、涵養水源,曾經僅有3株的國寶百山祖冷杉成功野外繁殖4000余株,森林生態系統加速修復。
在全國大大小小的城市裏,近3萬個小巧多樣、舒適宜游的「口袋公園」讓居民推窗可見綠、出門即入園,綿延的健身步道將綠地、水系等串珠成鏈,讓城市更健康、更宜居。
像這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圖景,在今天的中國隨處可見。而在十年前,傳統的粗放型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資源環境的承載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
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就指出:「我們在生態環境方面欠賬太多了,如果不從現在起就把這項工作緊緊抓起來,將來付出的代價會更大。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別的選擇。」
十年間,生態文明建設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切。走遍長江上中下游,他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賦予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考察黃河沿線九省區,他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立下規矩、劃定紅線。
十年間,從生態文明建設列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到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從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到綠色發展納入新發展理念,逐步形成並確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這十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
綠色發展撬動效能之變。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5%的經濟增長,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2%。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佔比也從68.5%下降到了56%,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增長2.1倍,開發和利用規模穩居世界第一,能源消費增量有三分之二來自於清潔能源。
美麗中國建設落到實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生態安全屏障有效鞏固。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施「十年禁漁」,河湖長制、林長制全面落實,江河湖泊生態系統質量明顯改善。沙化土地重點治理區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快構建,90%的陸地生態系統和74%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如今的中國,天更藍了。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34.8%,平均每個城市增加了23個藍天。我國空氣質量發生歷史性變化,成為改善最快的國家。
水更清了。全國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上升到84.9%,比2012年提高23.2個百分點。我國水環境質量發生轉折性變化,飲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地更綠了。截至2021年,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4.02%,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連續保持「雙增長」。
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必將引領中國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為全球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繼續貢獻中國力量。(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