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正文

粵港澳代表委員熱議人文灣區建設:深化文化合作 講好灣區故事

發布時間: 2023-03-13 來源: 南方日報

  文化是民族的根之所繫,脈之所維。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深化,三地的文化交流也越來越深入。

  如何進一步拓展文化領域合作,推進人文灣區建設?舉辦國際文化活動、加強人才交流合作、搭建國際傳播平台……代表、委員們積極出謀劃策,助力講好灣區故事、中國故事。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舉辦國際文化活動 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互鑒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到,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全國政協常委、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表示,經過多年的投資和努力,香港文化藝術發展的實力已軟硬兼備,下一步要積極「走出去」,既要與世界接軌,也要深入粵港澳大灣區,與區內其他城市交流互鑒。

  唐英年提到,每年春季和秋季,國際性的大型藝術活動都會在香港舉辦,例如Art Basel HK(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及大型拍賣行的藝術拍賣活動。他建議,香港接下來應利用好這兩個時間節點,舉辦世界級文化高峰會、舉行大型藝術講座和展覽,邀請國際頂尖藝術博物館的代表參與,共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西九文化區可以扮演主場角色,通過香港的國際平台,講好中國故事,展現國家軟實力。」他説。

  此外,唐英年還建議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巡迴文化音樂會。他表示,大灣區是一片文化藝術的沃土,區內藝術人才鼎盛,交流活動可考慮以音樂、舞蹈和戲曲先行。2024年香港將主辦「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屆時可呈現優質文化和演藝項目,進一步推動大灣區文化藝術交流。「音樂會可以讓大灣區城市的演藝精品以巡迴方式持續演出,展現文化藝術新活力。」唐英年説。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霍啟剛:加強文化藝術人才交流合作

  「要發展文化産業、文化事業,人才是其中的關鍵因素。」全國人大代表、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霍啟剛認為,香港要落實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文化藝術人才的參與非常重要。他建議,充分利用內地資源及大灣區建設的開放條件,開展人才交流合作,既可以進一步推動香港的文化人才發展,也可以讓青年人在文化強國建設中發揮價值、尋找獲得感。

  具體而言,他建議擴大由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與故宮博物院聯合舉辦的「故宮博物院青年實習計劃」規模,包括參與的人數、實習的次數、設置的職位;同時建議廣東省也舉辦類似活動,讓更多年輕人有機會參與,加深對文化産業的了解。「此外,建議各省市開放文化藝術相關工作崗位供香港年輕人申請,讓他們從實戰中成長。」霍啟剛説。

  針對香港文化場館資源有限等問題,霍啟剛建議,以粵港澳大灣區為試點,鼓勵香港藝團或藝術家在內地文化設施常駐表演。「一方面,藝團或藝術家可以為場地提供文化內容,滿足人民的精神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讓香港藝團了解內地市場及觀眾喜好,為兩地文化合作打下基礎。」他説。

  全國人大代表、澳門工商聯會會長何敬麟:用好澳門「中葡平台」 暢通國際傳播渠道

  「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有助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對外開放的排頭兵,具備講好中國故事的先天優勢和條件。」全國人大代表、澳門工商聯會會長何敬麟建議,可以發揮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作用,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魅力。

  他指出,國家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建議以「脫貧」為主題,構建「全球脫貧交流合作平台」,挑選優秀、突出的具體案例,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開展交流合作,讓發展中國家觀察、學習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經驗。「特別是要有機結合澳門中葡平台的功能,加深葡語系國家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認識,並助力其他落後國家,特別是部分非洲國家找到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

  此外,他建議澳門利用國際化優勢,與葡語媒體加深合作,暢通國際傳播渠道。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粵劇院院長曾小敏:建立非遺戲曲世界巡演推廣交流機制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同根同源,粵劇是粵語地區群眾共同喜愛的藝術形式,粵港澳三地粵劇在表演形式、風格上也各具特色。」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粵劇院院長曾小敏深耕傳統戲曲行業多年,對此深有感觸。

  曾小敏説,廣東粵劇院一直致力於推動粵港澳三地粵劇的交流。「我們一方面積極推動粵劇到港澳開展演出交流,與港澳粵劇藝人溝通合作;另一方面主動承擔『粵港澳粵劇群星會』『粵港澳粵劇新星匯』等重要的政府性合作項目,發揮行業領軍作用。今年,曾小敏粵劇藝術全國巡演香港站和澳門站的演出也正在籌備當中,期待早日與港澳觀眾見面。」

  近年來,粵劇藝術博物館、八和會館等粵劇地標吸引了不少游客,粵劇也成為文旅融合的紐帶。「這些著名的粵劇文化遺産,不僅展現了建築之美,更是歷史的積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曾小敏説,粵劇藝術進景區能讓更多游客在旅遊中淺層次接觸粵劇;而進劇場欣賞高質量的粵劇演出,能讓游客親身感受到嶺南地區獨特的人文情懷和藝術特色,大大提升旅遊體驗感。

  如何讓粵劇等傳統文化瑰寶更加「出圈」?曾小敏建議,可以建立非遺戲曲世界巡演推廣交流機制,也鼓勵出口企業在産品設計中加入中國戲曲的文化元素。「讓國外群眾不僅能夠去看、去聽、去體驗中國戲曲,更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買得到、用得到包含中國戲曲元素的産品。」

  全國政協委員、廣州雕塑院院長許鴻飛:鼓勵中國藝術作品「走出去」

  「文化是國際交流的載體,藝術是文化傳播的橋梁。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需要我們每一位文藝工作者堅持為人民服務,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全國政協委員、廣州雕塑院院長許鴻飛希望能推動中國藝術「走出去」,講好中華文化故事。

  伴隨着國際文化交流日益頻繁,近年來,越來越多代表中國文化形象的藝術作品走出國門,成為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好聲音」。但許鴻飛同時也清醒意識到,藝術作品「走出去」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如經費有限、藝術作品影響力難以持續等。

  面對「走出去」的難題,許鴻飛認為,可以發揮好粵港澳大灣區這個平台的作用,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文化交流中心,通過舉辦國際文化展、世界文化節等活動,讓藝術作品擔當起對外交流的使命,讓世界認識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我建議出台鼓勵藝術家對外交流的政策,成立對外文化交流基金,扶持有潛力的藝術家創作優秀作品,更勇敢、自信地闖蕩國際舞台。」

  此外,許鴻飛認為,鼓勵藝術作品「走出去」,還要完善大灣區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創意産業體系,培育文化人才,打造文化精品,繁榮文化市場。

01009003002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737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