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正文

“雙向奔赴”接軌國際 大灣區教育合作邁上新台階

發布時間: 2024-03-27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今年,中山大學將在香港設立高等研究院。”中山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高松近日表示。在他做出這番表態前不久,深圳大學已率先設立香港校區,“喝”上了內地高校赴香港辦學的“頭啖湯”。從港澳高校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合作辦學,到廣東高校赴港“搶灘登陸”,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正呈現出“雙向奔赴”新趨勢。

  接軌國際教育

  打造國際教育示範區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而香港可為廣東接軌國際教育提供特殊助力。

  中山大學方面透露,香港高等研究院將成為該校國際化辦學的主要載體,面向科技前沿交叉領域,建設生物醫學研究中心、應用數學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交叉研究中心三大平台,面向全球延攬頂尖人才,建設世界領先水平的實驗室。

  “設立香港高等研究院對中山大學新百年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高松説,這將有助於中山大學高質量地推進國際化辦學,推動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交流,促進大灣區在科技、文化、人才等方面的融合發展。

  “內地和香港的高等教育完全有雙向互補空間,應當努力實現雙向互補的合作交流。”深圳大學黨委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清泉説,內地高校在香港辦學可以吸引更多港澳和國際學生,提升國際化教育水平。

  除了設立香港校區,深圳大學已與香港多所大學建立合作,包括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八大公立大學,涉及教師合作科研、學生聯合培養、共建實驗室和研究中心等。此外,深大還參與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創辦。

  廣東高校赴港跨境辦學正面臨新的機遇。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黃錦良日前表示,香港特區政府有意在北部都會區建設大學教育城,內地高校可以考慮進駐其中,跟香港高校合作辦學。

  發揮各自優勢

  如果説廣東高校在港澳“開枝散葉”尚處於起步階段,香港高校赴大灣區內地城市辦學則已有不少成果。

  3月23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建校十周年大會在深圳舉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揚生在致辭中説,10年間,大學從一片荒蕪空地和幾幢廢舊廠房起步,發展成為如今佔地約133萬平方米、擁有6所學院和7所書院、1萬多名在校師生的國際化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快速發展壯大的歷程是香港高校在廣東合作辦學的縮影。近年來,一批香港合作辦學新校在廣東各市拔地而起。今年初,香港城市大學(東莞)一期校園正式啟用;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於2022年9月開學;更早落成的還有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聯合國際學院等。此外,香港理工大學(佛山)、香港大學(深圳)和香港都會大學(肇慶)正處於籌建階段。

  香港作為世界頂尖大學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有5所大學位列世界百強,教學質量與科研水平均享譽國際。香港高校跨境辦學,既為自己贏得更加寬廣的發展空間,也可襄助大灣區打造教育高地。

  除了合作辦學,大灣區教育合作還有其他渠道。數據顯示,目前有近70所廣東高校具備招收港澳學生資質;43所高校加入粵港澳高校聯盟。今年1月初,第三批11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名單出爐,粵港澳聯合實驗室總數達31家,其中不少是粵港澳高校參與創辦。

  探索合作新路

  日前,“灣區共話”粵港澳大灣區學校領導力系列活動的第三場在深圳市南山區舉行,來自香港與南山區的56所中小學校和幼兒園簽約締結為“姊妹學校”。至此,粵港澳“姊妹學校”數量已超過1500對。

  粵港澳中小學間締結“姊妹學校”,是粵港澳在基礎教育領域合作的舉措之一。學校間通過互訪交流,可以交流借鑒教學經驗,探索達成課程銜接方案,幫助完成內地學校課程後返港澳的學生提前適應。

  據估算,目前有超過10萬名14歲以下的港澳學生在廣東生活。為解決他們的就學問題,不少大灣區內地城市設立了港澳子弟學校。2021年9月,廣東首家港澳子弟學校——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開辦。隨後幾年間,深圳香港培僑書院龍華信義學校、廣州民心港人子弟學校、深圳前海哈羅港人子弟學校等一批港澳子弟學校也陸續開辦。

  港澳中小學跨境辦學方式還在推陳出新。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小區“澳門新街坊”內,濠江中學附屬橫琴學校(澳人子女學校)日前已啟動招生。這所學校依據澳門模式開辦,讓澳門學生在橫琴讀書也能夠延續接受澳門學校的辦學理念、課程設計和課本版本,學費、書本、升學津貼和保送福利等也都可以從澳門延伸而來。

  大灣區教育合作方興未艾,空間巨大。黃錦良認為,香港和內地還可以一起合辦職業教育課程,如醫療護理、酒店管理等。“合力推動兩地職專大學的發展,可以為建設大灣區、實現國家全面現代化培養更多職專人才。”

01009003002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34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