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正文

“文化遺産科普月”首場講座在澳門城市大學舉行

發布時間: 2024-04-05 來源: 人民網

  “文物保護不僅需要技術迭代,更需要一代代保護工作者和廣大公眾珍視文物、愛護文物的精神傳承,進而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保護氛圍。”4月2日下午,長江學者、北京外國語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寧強教授在澳門城市大學舉行的“文化遺産科普月”首場講座中強調。

  為配合澳門文化局主辦的“文化傳播月”系列活動,澳門城市大學在4月開展“文化遺産科普月”活動,以系列講座為科普宣傳的主要形式,豐富學生們的文化生活,提升美學觸覺與文化素養,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

  寧強主講的《文化遺産保護得失論——以敦煌石窟藝術為例》拉開了“文化遺産科普月”的序幕,吸引了創新設計學院和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的近百位青年學子前來聽講,並現場對話交流。寧強結合敦煌石窟與澳門歷史城區的保護,提出文化遺産保護是一個系統工程,在實施保護的過程中,既要尊重民眾對文化遺産的分享權,又要激發文化遺産保護的熱情,需全面做好頂層設計,從政策、法規及制度層面着手,形成常態化保護、全員化參與的局面。

  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葉桂平教授表示,文化遺産保護不僅僅是學術研究的領域,更是每個公民的責任與義務,保護文化遺産有助於維護中華文化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從這個意義上講,開展“文化遺産科普月”活動將進一步推動澳門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建設。

  據悉,澳門城市大學還將在“文化遺産科普月”期間舉辦史前文明藝術與交流、古代西藏佛教繪畫、中國木作藝術與傢具、紫砂壺藝術、中國畫鑒賞等多場文物講座,邀請北京、廣東和澳門的專家學者分享研究心得,促進文化遺産保護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公眾特別是青年一代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此項活動得到了澳門基金會的資助。

01009003002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35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