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國才有家 國好家更好——港區代表委員勉勵香港青少年培育家國情懷

來源: 新華社          發布時間: 2021-03-10

  「有國才有家,國家好香港會更好。無論我們去到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國家都是我們最堅強的後盾。珍惜我們的國家,就等於愛護我們自己。」談及為何要愛國,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鄺美雲向香港年輕人道出心聲。

  今年兩會,「愛國者治港」話題受到港區代表委員高度關注。他們普遍認為,由於歷史等原因,愛國主義教育在香港長期缺失,導致一些人愛國觀念薄弱。充分落實「愛國者治港」,應加強國民教育,培育年輕人的家國情懷和文化認同。

  「回歸前,香港被殖民統治,愛國教育不敢做;回歸後,又長期沒人做。」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公開大學校長黃玉山説,由於歷史、傳媒誤導等種種因素,香港愛國教育長期缺失,導致年輕一代不了解國家和民族,産生一些錯誤認知。

  作為教育工作者,黃玉山認為,愛國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至關重要,要有耐心,細水長流,久久為功。需要通過教育、交流、文化、傳播等多種方式,讓香港年輕一代了解自己的國家和民族,認識和認同內地改革開放40多年取得的偉大成就。

  「充分了解自己的國家,看到國家的巨大成就,香港年輕人會慢慢改變片面看法。」黃玉山表示對此有信心。他也常常勉勵學生,多去內地交流,多把目光投向內地。「香港只有1000多平方公里,地方小,發展空間有限。僅粵港澳大灣區就是香港面積的50多倍,香港年輕人應該把眼光擴大,抓住『十四五』規劃等廣闊機遇。」

  「受逾百年的殖民統治和教育影響,很多港人特別是青少年對國家歷史文化和國情認識和了解不足,以致香港近年『港獨』思潮乘虛而入,令許多香港民眾遲遲未能形成家國觀念。」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吳秋北説。

  他建議,從粵港澳大灣區開始,培育香港年輕人的「共同家園」理念,弘揚家國情懷。在香港開展國民教育、國情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加強學生對憲法和基本法的認識,增強抵禦煽動與蠱惑的能力。例如,內地出版社可與特區政府共同編寫教材,讓香港學生對國家歷史及發展有更準確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高佩璇指出,2014年非法「佔中」和2019年的「修例風波」中,一些人揮舞港英旗幟,參與所謂「本土」運動,宣揚「港獨」。他們否認自己中國人的身份,仇視國家,侮辱國旗國徽,其中不乏香港青少年。這些亂象發出重要警示:處理香港國民教育、國家認同的課題迫在眉睫。

  「青少年是香港的未來,是『一國兩制』實踐的接棒人。他們是否有愛國情懷,關係到香港能否長治久安,也事關能否維護好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高佩璇認為,培養青少年國家認同需要對社會環境、學校教育進行全面檢討,從歷史與現實兩個維度出發,從認知和體驗兩個方面進行引導。由此,培養香港青少年的歸屬感,提升其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

  「落實『愛國者治港』,應着手培養更多愛國者。選出德才兼備的愛國者來治理香港。」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霍啟剛認為,培養青少年家國情懷,要從教育做起、從娃娃抓起。他建議,增進香港青少年對中華文化、中國歷史、憲法和香港基本法以及「一國兩制」方針的認識。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周厚立説,「愛國者治港」原則與愛國主義教育相輔相成,落實這一重要原則既要完善選舉制度,也要優化教育制度。目前,包括憲法、香港基本法、香港國安法在內的香港愛國主義教育體系尚未完備,需以「愛國者治港」為主題,全方位推行愛國主義教育,切實提高青少年的愛國意識。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059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