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煉成鋼 | 第二十四集 決定中國命運的決戰

來源: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網站          發布時間: 2021-07-21

《百煉成鋼:中國共産黨的100年》第二十四集 決定中國命運的決戰

  河北,西柏坡。

  這座土坯壘就的平房,就是毛澤東指揮三大戰役的作戰室。在這裏,毛澤東總共發出了197封電報,指揮調動着在各大戰場上浴血奮戰的數百萬人民解放軍。

  一封封簡短的電報,如何調動千軍萬馬,決勝千里之外呢?

  1948年秋,解放戰爭進入了第三個年頭,歷史的天平開始倒向中國共産黨人的這一邊。此時,東北野戰軍已發展到103萬人,而東北國民黨軍總兵力僅為55萬人,被分割包圍在長春、瀋陽、錦州等孤立地區。

  毛澤東從全國戰局出發,作出了奪取連通東北、華北的要衝錦州,“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的戰略部署。9月12日,林彪、羅榮桓率領東北野戰軍發起聲勢浩大的遼沈戰役。

  10月15日,經過31個小時的浴血奮戰,溝深城固的錦州換了主人。東北局勢因此發生急劇變化,長春守敵一部分起義,其餘全部投降。解放軍主力回師遼西平原,僅用兩天時間就消滅了廖耀湘兵團的十萬人馬。隨後又乘勝追擊,殲滅瀋陽、營口守敵,東北全境宣告解放。

  歷時52天的遼沈戰役,殲敵47.2萬人,從根本上改變了國共軍事力量對比。

  東北戰場上的硝煙剛剛散去,以徐州為中心、規模空前的淮海戰役,又將國共雙方的較量推向高潮。

  徐州以東的碾莊,是淮海戰役打響之後的第一個主戰場。

  根據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的指示,1948年11月6日,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把國民黨軍黃百韜兵團約10萬人圍困在碾莊。蔣介石急令增援,國民黨軍在淮海戰場上增加到80萬人。11月16日,黨中央決定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淮海戰役總前委,以鄧小平為書記,統一指揮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約60余萬人。11月22日,華東野戰軍主力將被壓縮在不到10公里包圍圈內的黃百韜兵團全部殲滅,擊斃兵團司令黃百韜。

  11月23日至12月15日,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一部協同作戰,將全副美式裝備的黃維兵團12萬人包圍並殲滅在宿縣西南的雙堆集地區,生俘兵團司令黃維。1949年1月6日,華東野戰軍對拒絕投降的杜聿明部發起總攻,經四晝夜激戰,全殲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生俘杜聿明,擊斃邱清泉,只有李彌等少數人逃脫。歷時66天,殲敵55.5萬人的淮海戰役宣告結束。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是交織進行的,戰局瞬息萬變,這段時間的毛澤東不知疲勞、通宵達旦地工作,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毛澤東為平津戰役制定的作戰方針是,“隔而不圍、圍而不打,以待部署完成之後各個殲敵”。12月22日,解放軍對新保安發起總攻,國民黨傅作義集團中戰鬥力最強的35軍全軍覆沒。

  1949年1月14日,解放軍向拒不投降的天津守敵發起進攻。經過29小時的激戰,全殲守敵13萬人,活捉國民黨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在強大的政治軍事攻勢面前,傅作義最後接受了和平改編條件,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歷時64天,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52萬餘人。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歷時142天的三大戰役,共殲滅國民黨軍隊154萬餘人,無論是戰爭的規模或取得的戰果,在中國戰爭史上都是空前的,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毀,預示着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已經為期不遠了。

  三大戰役的勝利,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勝利。毛澤東以偉大的革命氣魄和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及時抓住戰略決戰時機,正確選定決戰方向,制定出各具特點的作戰方針,有力地保證了這場偉大戰略決戰的勝利。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249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