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煉成鋼 | 第五十二集 小康目標

來源: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網站          發布時間: 2021-08-18

 

  這張泛黃的照片拍攝於1983年2月9日的蘇州虎丘景區。照片上的鄧小平正與游客一家三口親切地拉家常。鄧小平此次游覽虎丘,開創了國家領導人來此參觀不閉園的先例。雖然時值寒冬臘月草木榮枯,但是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春天般的笑容。

  鄧小平在蘇州考察期間,深入基層,切身體會老百姓的生活變化。這次考察,對鄧小平來説,意義非凡,十分重要。那麼,他為什麼會選在這個時間點前往蘇州?此行的目的又是什麼?

  早在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指出:“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同西方來比,也還是落後的。所以,我只能説,中國到那時也還是一個小康的狀態。”

  在鄧小平的心中,“小康”目標是“降低了標準”的“中國式的現代化”。用他自己的話説:“中國歷史上有‘小康之家’的説法。小康社會就是還不富裕,但日子好過。就我們來説,目標定得低一點有好處。目標定低一點是為了防止産生急躁情緒,避免又回到‘左’的錯誤上去。”

  1982年,黨的十二大確定了到20世紀末,力爭使全國工農業年總産值翻兩番,使全國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的戰略目標。黨內黨外群情高漲,翻兩番,能否翻?奔小康,如何奔?成為全黨和全國人民議論的熱點。

  1983年2月,在黨的十二大正式確立小康目標後不久,鄧小平前往江浙一帶考察,他要在這些經濟發展水平領先的地方驗證小康目標究竟符合不符合實際情況。

  在江蘇蘇州,浙江杭州,鄧小平一路走,一路看,深入廠礦企業、田間地頭、甚至親自到農貿市場查看市民的菜籃子。一路上,他最關心的問題是:到2000年,江蘇、浙江能不能實現工農業總産值翻兩番;人均800美元,達到這樣的水平,社會上是一個什麼面貌?發展前景是什麼樣子?

  為期12天的蘇杭之行給鄧小平留下了深刻印象。蘇杭農村的巨大變化,使鄧小平對“翻兩番”、實現“小康”目標充滿了信心。在返京的列車上,有人問他感受如何,鄧小平高興地説:到處喜氣洋洋。蘇杭之行驗證了“小康”目標的可行性。也就是從這時起,鄧小平開始將注意力更多地轉移到“小康”目標實現之後中國的長遠發展規劃問題。

  1987年4月30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格拉稱讚中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鄧小平:“我對一些外賓説過,這只是小變化。翻兩番,達到‘小康水平’,可以説是中變化,到下世紀中葉,能夠接近世界發達國家水平,那才是大變化。到那時,社會主義中國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們就可以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

  1987年10月25日,中國共産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開幕。大會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概括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確定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産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産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産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黨的十三大繪製出“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對中華民族百年圖強的宏偉目標作了積極而穩妥的規劃。

  從此,中國人民在“奔小康”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行。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32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