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在援港中發揮顯著作用 “一人一策”促進重症轉輕症

來源: 南方日報          發布時間: 2022-04-21

  “廣東中醫專家帶動香港中醫醫生,一同深入香港疫情‘紅區’,這在香港中醫史上是一個重大突破。”

  今年年初以來,第五波疫情突襲香港。危急時刻,應香港特區政府請求,中央及時施以援手,廣東先後派出526名醫療防疫人員支援香港抗疫,其中包括中醫專家21名。

  廣東省衛健委副主任、省中醫藥局局長徐慶鋒參與支援香港抗疫工作專班,4月20日他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香港新冠肺炎患者對中醫藥的接受程度較高,廣東派出的醫療隊用好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經驗,在香港推動建立中西醫深度融合工作機制,協助香港製定符合自身特點的預防、治療、康復方案,還帶動了香港中醫醫生首次進入“紅區”參與新冠肺炎診療工作。

  結合季節、地域、體質等 分類施治精準用藥

  南方日報:近日世衛組織官網發布《世界衞生組織關於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專家評估報告》,肯定了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您的實踐中,中醫藥在治療新冠肺炎方面有哪些優勢?

  徐慶鋒:首先,中醫治療堅持“三因制宜”、辨證論治的原則,可以分類施治、精準用藥。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各省中醫藥主管部門組織中醫專家邊救治邊總結,制定發布了第三版到第九版的國家診療方案,篩選了以“三藥三方”為代表的一批有效方藥,其中既有通用方,也有針對不同病情的方劑,還有中成藥,核心就是辨證論治。

  廣東中醫藥救治患者以國家診療方案為基礎,結合發病季節、嶺南地域、居民體質等特點,分類施治、精準用藥、確保療效。比如這次廣東中醫專家援港抗疫,就針對香港濱海城市氣候和居民體質特點,對診療方案進行相應調整。

  其次,中醫在不同類型患者救治方面均發揮了重要作用。根據定點救治醫院和中醫專家的總結,目前對輕型、普通型患者以中醫藥治療為主,改善患者發熱、咳嗽、納差、乏力等臨床症狀,減少向重症發展。對重型、危重型患者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一人一策”,發揮中醫藥在退高熱、促進肺部滲出吸收、改善胃腸道症狀等方面的療效,減緩或阻斷重症向危重症發展,促進重症向輕症轉變。

  同時,針對部分康復患者出院後仍有乏力、納差、氣虛等症狀,應用中藥和非藥物療法綜合干預,促進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

  21名中醫專家 超八成有一線抗疫經歷

  南方日報:在香港第五波疫情中,中醫藥在預防、治療以至康復的全過程中發揮着作用。其中廣東省派出的中醫力量為香港穩定疫情提供了哪些援助?成效如何?

  徐慶鋒:廣東先後派出526名醫療防疫人員支援香港抗疫,其中中醫專家21名,由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領銜。所有中醫專家均來自廣東三級甲等中醫醫院,覆蓋中醫肺病、中醫急診、重症等專業,80%以上具有高級職稱,80%以上具有在廣東本土或國內抗疫一線的工作經歷,到港後即投入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

  通過這支中西醫隊伍,我們在香港推動建立中西醫深度融合的工作機制。防疫醫療隊在亞博館新冠治療中心參與臨床救治的醫生有74名,其中中醫醫師19人、西醫醫生55人,中西醫共同排班、共同查房、共同收治病人、共同制定診療方案,發揮了“1+1>2”的臨床效應。同時建立了中西醫共同參與的業務學習、病例討論、交接班等制度。

  廣東省中醫專家根據患者的中醫臨床證候特徵,對亞博館新冠治療中心的中醫診療方案提出了合理建議,比如,增加針對老年群體的咳嗽、咽癢等上呼吸道症狀,納差、腹脹、便秘等消化道症狀,咽幹、咽痛等咽部症狀,進行中醫辨證及治療;減少部分中醫藥使用的禁忌,擴大中醫藥的使用範圍等。以上建議也得到香港醫管局中央指揮委員會及中西醫協作治療發展專責小組的認可,香港有關方面以上述建議為基礎,修訂了中醫診療方案。

  在中央援港抗疫中醫專家組的指導推動和廣東中醫專家組的具體指導下,4月5日,香港中醫醫生首次進入新冠治療中心“紅區”進行查房,這也是香港中醫醫生在歷史上首次進入“紅區”參與新冠肺炎診療工作。

  南方日報:香港民眾對中醫藥的接受程度如何?

  徐慶鋒:根據臨床專家的反饋,香港新冠肺炎患者對中醫藥的接受程度較高。由於臨床取得了明顯的療效,接受中醫藥治療的患者比例也在逐步提升,最多的一天有88人。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639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