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首 頁
機構概況
重要新聞
兩地交流
經貿往來
粵港合作
涉台事務
青年學生之友
認識祖國
法律法規
服務指南
歷史資料
首頁 >> 歷史資料 >> 高祀仁

——高祀仁在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香港代表團
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的發言
日期:2005-03-05

  我完全贊同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求真務實,貼近民意,體現了執政為民的施政理念,聽後感到振奮人心。過去的一年,中央政府面對新的考驗和挑戰,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國內生産總值增長9.5%,對外貿易總額突破1萬億美元,利用外資突破600億美元;城鄉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特別是農民收入實現了多年來最大的增幅。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程上又邁出堅實的一步。這充分表明中央政府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不斷提高,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不斷增強,更好地把握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規律。完全可以相信,有中央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有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今年一定能夠進一步鞏固宏觀調控的成果、保持經濟社會的良好發展態勢;一定能夠全面完成“十五”目標,為“十一五”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從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看出,當前祖國內地主要面臨兩大緊迫任務:一是促進經濟發展,二是構建和諧社會。這兩大任務抓住了當前內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主要矛盾,是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從香港的情況看,這兩大任務同樣也是香港面臨的緊迫課題。胡錦濤主席寄語香港“抓住機遇謀發展,同心同德保穩定,包容共濟保和諧”,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一如既往地強調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和發展,都是這個涵義。近年來特別是今年以來,香港社會議論最多的也是這兩大問題。這些都説明香港社會已經認識到這兩大任務的緊迫性,表現出願為之努力的共同願望。當然,內地和香港面臨這兩大任務的背景和內涵有所不同。內地經濟水平還比較落後,發展始終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內地人均國內生産總值突破了1000美元,一些國家的經驗表明,從1000美元到3000美元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發展階段,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黃金期,也是矛盾的凸顯期,必須審慎地處理好經濟增長與社會和諧的相互關係。現在內地經濟運行中的不健康不穩定因素以及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等問題比較突出,必須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香港經濟發展水平很高,人均本地生産總值達2.3萬美元。由於受亞洲金融危機等衝擊,經濟持續低迷。目前雖然呈現全面復蘇,但深層問題並未解決,發展的後勁仍顯不足。同時,香港正處在深刻的社會變革之中,各種利益衝突增多,加上近年來爭拗不斷,影響了社會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現在越來越多的市民意識到不斷的爭拗會妨礙經濟發展,削弱香港的國際競爭力,求穩定、求和諧、求發展已經成為社會的主流共識。儘管存在着背景與內涵的差別,應對的辦法也不可能完全一樣,但兩地的目標是共同的,都是促進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彼此可以相互 啟發,相互借鑒。完成好這兩大任務,對內地和香港有着同樣重要的意義。

  發展經濟與構建和諧社會是促進社會前進的兩個輪子。發展經濟是社會進步的永恒主題,實現社會和諧是人類不懈追求的崇高理想。經濟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物質基礎,社會和諧又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條件,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我們應該“兩手抓”,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的良性互動。下面,我結合在香港工作幾年的感受,就香港如何促進經濟發展與構建和諧社會談幾點看法,與大家共同討論。

一、集中精力,促進經濟發展

  鞏固當前經濟復蘇的成果,推動香港經濟全面振興,我認為需要從三個方面努力:

  一是鞏固並發揮好香港既有的優勢。無論是相對於內地而言,還是從整個亞洲地區來看,香港經濟的優勢依然相當明顯。香港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經濟體,營商環境好,國際網絡發達,制度比較完備,專業人才匯聚,財富積累雄厚。所有這些優勢,是香港人的驕傲,也是香港再創輝煌的基礎。香港經濟的主體是服務業。鞏固並發揮好香港既有的優勢,關鍵是要增加外部對香港服務業的需求,把香港服務業這個“餅”做得更大。只有把服務業這個“餅”做大了,單位成本才可能降低,香港成本偏高的劣勢才能得到有效彌補。要達到這個目標,一方面,要積極運用新知識、新技術,鞏固並不斷提升香港服務業的競爭力,充分發揮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信息中心的優勢,發揮好香港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和橋梁作用,為內地企業“走出去”、外國企業“請進來”提供物有所值的服務。另一方面,香港服務業自己也要更多地“走出去”,從“開門等生意”向“出門找生意”轉變,把服務業的觸角積極向周圍國家和地區擴展。比如,內地正在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加快發展服務業,香港可以借京港合作、滬港合作、泛珠三角合作、西部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大好時機,通過實施一些大型的計劃或項目,將香港的資金、信息、人才、技術、管理等優勢推廣、運用到內地,從而加速香港服務業與內地經濟的融合與互動,使香港的服務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實現雙贏。再比如,利用廣泛的國際商業網絡,香港可以更加主動地聯合內地企業,特別是內地製造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將香港的服務業進一步擴展到東南亞及其它海外市場。

  二是大力推動經濟轉型。香港經濟高度開放,但規模相對細小,同時受到周期性因素和結構性因素的雙重影響。當前外圍經濟環境比較寬鬆,香港經濟的周期性問題明顯緩解,為解決結構性問題創造了有利條件。經濟結構問題比較複雜,是多種複雜的歷史和現實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香港回歸後,特區政府在推動經濟轉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並確定了經濟發展的路向,這就是“背靠內地,面向全球,作為我國一個主要城市和亞洲的國際都會,提供高增值的服務”。從這幾年的情況看,這個定位符合香港的實際,在推動經濟復蘇中見到了成效。香港經濟轉型追求的目標是增加經濟總量中“知識經濟”的含量,使之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既要盡快增加金融、物流、旅遊、工商支持服務等傳統支柱産業的“知識經濟”含量,提高其增值能力和競爭力,又需盡快在香港本地拓展適合香港具體條件、符合全球産業分工原則並有市場前景的若干高新科技或高增值的製造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結構的調整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艱苦的過程。這就需要香港社會各界借鑒前幾次轉型的經驗,發揚靈活應變的傳統,與時俱進,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和開拓創新的精神積極參與到結構調整中來,勇於為香港的長遠利益做出承擔。

  三是進一步加強兩地經濟交流與合作。香港回歸祖國後,與內地的經濟交流與合作迅猛發展。特別是CEPA的簽署和實施,消除了兩地經濟合作的制度障礙,為推動兩地經貿關係上新台階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平台。當前,兩地經濟交流與合作要取得更大突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一是改善通關條件,加快兩地在跨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協調與合作,消除人流、物流、資金流在通關方面的“腸梗阻”。二是合理利用資源,加強兩地在港口、機場、鐵路等物流設施方面的協調與合作,通過合作模式的創新,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實現協作分工、有序競爭、互利雙贏、共同發展的目標。三是進一步落實CEPA的各項措施,特別要大力推動香港金融服務及其它專業服務與內地經濟的融合,積極提升兩地經濟合作的水平和規模。四是利用香港迪斯尼樂園等旅遊設施即將運營的契機,大力加強兩地在旅遊及相關産業上的合作。五是積極挖掘兩地在高新科技領域合作的潛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香港在科研基礎設施、人才、信息等許多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但受本地市場小、産業鏈太短、成本偏高等因素的制約,未能很好地轉化為産業和經濟優勢。事實上,兩地在高新科技領域互補性很強,這方面的合作又是香港經濟轉型所急需的,合作的空間和潛力很大,應該下大力氣。

  二、和衷共濟,構建和諧社會

  對於如何構建和諧社會,我談四點體會。

  第一,要集中精力發展經濟,用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鄧小平先生有句名言,發展是硬道理。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提高,一條重要經驗就是不管東西南北風,抓住發展不放鬆,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以發展的成果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香港在短短二、三十年時間裏一躍成為璀璨的東方明珠,也是因為緊緊抓住了發展經濟這個根本,通過發展經濟逐步克服社會中存在的各種困難,使社會在發展中趨於富足、達致和諧。香港近年來出現的一些社會問題,深層原因還在於亞洲金融危機之後,經濟不景氣,民生問題比較突出,市民心中積累了不少怨氣。因此,解決的根本辦法是發展經濟。要在全社會形成以發展促和諧的共識,把注意力集中到發展經濟上,抓住有利時機,排除一切干擾,鞏固經濟復蘇的成果,促進各種社會問題的解決。

  第二,要兼顧效率與公平,使經濟復蘇的成果盡快惠及普羅大眾。效率始終是市場經濟的命脈。香港只有繼續保持市場的高效率,保護投資者的積極性、創造力,提高國際競爭力,才能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為社會和諧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強調效率並不意味着忽視公平,一個和諧的社會,必然是既講效率又講公平、效率與公平兼顧的社會。現在香港經濟強勁復蘇,廣大市民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部分行業和階層對經濟復蘇的成果感受並不深切。特區政府已充分注意到這一點。董建華先生今年的施政報告強調“以民為本”的施政理念,提出實際措施協調社會各階層、各界別的利益,設立扶貧委員會,關懷弱勢群體,減少跨代貧窮,努力讓普羅大眾都享受經濟復蘇的成果,這對於縮小貧富差距、維護社會和諧是非常必要的。希望社會各界都來關注這個問題。

  第三,要珍惜香港賴以生存的法治基礎和營商環境,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法治是公平與秩序的基礎,營商環境是吸引投資和創造財富的重要條件。香港地域狹小、自然資源匱乏,卻能夠在世界市場中佔有重要地位,能夠對國際資本産生很大的吸引力,能夠在支持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扮演重要角色,除了港人的拼搏進取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擁有良好的法治基礎和營商環境。這是經過幾代香港人胼手胝足共同建立起來的,是香港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立身之本,來之不易。因此,無論是發展經濟還是改善民生,無論是發展民主還是表達訴求,大家都要像愛護眼睛一樣保護好法治基礎和營商環境,維護香港良好的社會秩序。

  第四,要增強溝通與互信,共同承擔構建和諧社會的責任。香港是個多元社會,出現不同意見和各種爭論十分正常。中國人歷來提倡“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對一些問題有不同看法,應當利用各種管道加強溝通,理性討論,增進理解,消除誤會,相互尊重,包容共濟。香港是我們共同的家,“家和萬事興”。要把香港建設成一個安居樂業、穩定和諧的美好家園,除了特區政府的努力外,還需要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這是每個香港人共同的責任。只要大家都以香港的整體利益、長遠利益為重,增進彼此間的溝通和信任,就一定能夠建設一個和諧有序而又充滿活力的香港。

  作為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非常願意在加強內地與香港的合作與交流,更好地貫徹落實CEPA,為香港同胞在內地發展事業等方面做好服務工作。



 
國家領導人論香港
習近平會見梁振英2013-03-18
李克強會見梁振英2013-03-18
張德江會見香港經濟民生聯盟訪京團2013-04-27
more...
 
中聯辦負責人講話
張曉明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香港代表團討論時的發言2013-03-08
張曉明主任在中聯辦2013年新春酒會上的致辭2013-02-21
黃蘭發出席香港中國金融協會會員周年大會2012-09-17
more...
 
 
視頻信息
   
 
     
   
 
     
 
專題專欄
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 >>
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 >>
抗震救災 >>
走進奧運 >>
關注十七大 >>
慶祝香港回歸10周年 >>
more...
版權所有: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 | 地址:香港干諾道西160號 | ICP備案號:京ICP備1302396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