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首 頁
機構概況
重要新聞
兩地交流
經貿往來
粵港合作
涉台事務
青年學生之友
認識祖國
法律法規
服務指南
歷史資料
首頁 >> 歷史資料 >> 彭清華

日期:2009-03-26

彭清華副主任作主題演講

尊敬的王鳴博士,
各位嘉賓、各位同學: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香港青年協會舉辦「祝福祖國」系列活動,着力培養青年學生的國家觀念和責任意識,很有意義。看到同學們一張張朝氣蓬勃的面孔,我想起了自己30多年前的中學時代。我在想,那時,我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呢?是有一張平靜的書桌。因為,當時中國內地正處在「文化大革命」的動亂歲月,很多學校不能正常上課,高考制度也被取消,上大學只是一個非常渺茫的奢望。再往前30多年,也就是我父親十七、八歲的時候,他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呢?我常聽他説,是能吃飽肚子。因為家裡窮,上不起學,他只念了幾年私塾。現在,我的女兒已經大學畢業了,她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呢?是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能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回饋社會。因為她趕上了國家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可以出去留學,可以自由選擇職業,可以有更好的條件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我所講的三代人的不同願望,其實折射出的是中國現代史上三個不同的年代:新中國成立前的戰爭年代、「文革」年代和改革開放年代。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青年人的命運始終是與自己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不管你願意不願意、自覺不自覺、意識到或者沒意識到,都不能改變一個事實:我們每一個公民都屬於自己的祖國,國家觀念是一種最基本的觀念,民族感情是一種最聖潔的感情,社會責任是一種最崇高的責任。

  熱愛祖國,祝福祖國,需要更多地了解祖國,認識祖國。我們國家大,歷史久遠,需要了解的東西很多。這裏我給同學們介紹4組數字,希望能幫助大家對我們的基本國情有一個粗略的了解:

  一是,我們國家是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地球上有五分之一的人居住在中國。新中國成立之初,只有4.5億人口。到1974年達到9億,25年翻了一番。從80年代初開始,國家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逐步降了下來,30年少生了4億人,接近美國和俄羅斯人口的總和。現在我國每年出生人口約1600萬,新增人口近700萬,大體相當於一年增加一個香港的人口。我國還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56個民族和睦相處。除漢族外,少數民族人口總數超過1億,人口最少的民族只有幾千人。我們討論國家任何問題,都不能脫離13億人口這樣一個基本國情。

  二是,我國是一個擁有960萬平方公里國土的國家,還有被稱為藍色國土的廣闊海域。陸地面積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位列世界第三,相當於25個日本或者39個英國的面積。東西橫跨5個時區,南北縱跨5個氣候帶。既有遼闊的海洋,又有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山脈。冬季到台北來看雨,夏天上西藏去賞雪。我們的國土面積雖大,但可耕地面積有限。到去年末,我國人均佔有耕地1.37畝,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三是,我國是一個擁有5000年悠久文明史的國家。中國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中華文明是唯一沒有中斷過的文明。我們的祖先以勤勞和智慧,創造了極其輝煌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社會文明,對人類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開啟了人類科技文明的先河。以孔子儒家文化為代表的哲學思想,對世界思想文明産生了深遠影響。中國歷史上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豐富了人類文明的寶庫。中國的書法、繪畫、戲曲、陶瓷以及千姿百態的民間藝術,充滿了東方藝術的魅力。由「貞觀之治」開創的大唐盛世到清朝初期「康乾盛世」的上千年間,中國在世界上曾獨領風騷。中華文明以其深厚的歷史積澱和典型的東方特徵,成為世界文明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四是,新中國成立至今只有60年,從這個意義上説,還是一個年輕的國家。這60年大體可以分為兩個30年。前30年,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制度,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備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後30年,實行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新中國成立前的100多年中,中國飽受帝國主義列強欺凌,在國際上沒有地位和尊嚴可言。而今天,我國的國內生産總值已位列世界第三,外匯儲備世界第一,實際利用外資總額世界第二,進出口總額世界第三。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濟以平均每年9.8%的速度快速增長,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蹟。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34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7倍。中國的教育事業取得跨越式發展,九年制義務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規模躍居世界之首。隨着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工程的實施,中國已成為國際「太空俱樂部」的重要一員。有的同學可能看過不久前拍攝的電影《一個人的奧林匹克》,講的是1932年中國第一次參加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只有劉長春一名運動員,從洛衫磯回國的路費還要靠當地華僑募集。斗轉星移,70多年過去,去年我國成功舉辦了被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稱之為「真正無與倫比」的北京奧運會,中國運動員奪得51枚金牌雄踞榜首。撫今追昔,全世界炎黃子孫怎能不感慨萬千,為自己偉大的祖國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

  中國的發展成就舉世公認,但對中國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發展進程、發展前景等,則存在各種不同看法。有的人視中國的發展為洪水猛獸,「中國威脅論」一度甚囂塵上。近一個時期,又有人刻意唱衰中國,認為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下,中國的發展進程將嚴重受阻,甚至發生逆轉。對此,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呢?這裏,我想談幾點個人的看法,與同學們分享。

  一、如何看待國家發展的動因

  探求中國發展故事背後的原因,往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認為,可以有多種解讀,但有幾點非常重要:

  一是中國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發展道路,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我剛才講到,中國有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和國情,因此,我們不可能照搬其他國家的發展模式。建國之初,毛澤東主席就提出學習蘇聯但不照搬蘇聯。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先生提出要大膽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但不照搬西方。胡錦濤主席在總結改革開放30年歷史經驗時指出,歸結到一點,就是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此,要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吸收了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又堅持從中國的具體實際出發,符合中國的基本國情,也符合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蘇聯解體,東歐劇變,有人懷疑「中國紅旗到底能打多久」?鄧小平先生指出,要冷靜觀察,沉着應對,韜光養晦,決不當頭。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立足於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事實告訴世人,中國的旗幟沒有倒,中國改革開放的方針沒有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顯示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國際社會紛紛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中國,理所當然地對「中國發展模式」重新審視。中國不會輸出革命,也不會輸出自己的發展模式,但中國有權利也有能力保持自己的發展模式。

  二是社會主義能夠凝聚全體人民的力量,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從三峽工程到北京奧運,中國在一些重要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無不體現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去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中央一聲令下,全國軍民迅速行動,展開了氣壯山河的抗震救災鬥爭,從廢墟中搶救了數萬人的生命。在更為艱巨的災後重建工作中,中央做出了「一省幫一重災縣」實行對口支持的重大決策,來自全國各地的10萬援建大軍連續奮戰,創造了3個月時間安置1000多萬受災群眾的奇蹟。原定3年災後重建的計劃,有望兩年時間基本完成。這在發達國家也是難以想象的。

  三是中國的社會制度具有一種自我修復、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機制,富有內在活力。這是我們觀察「中國現象」不能不注意的一個「奧秘」所在。中國不搞西方的政黨輪替和「三權分立」,也不用顛覆政權的方式來改朝換代,而是依靠自已的內在機制來總結經驗,糾正錯誤,集思廣益,保持國家發展的正確方向。即使發生「文化大革命」那樣嚴重的錯誤,也是通過自身的力量來糾正它,從而得到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中國的這種自我糾正、自我完善機制的核心,就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黨內監督與法律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緊密結合,有效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

  二、如何看待國家面臨的挑戰

  中國的發展成就巨大,面臨的挑戰也異常嚴峻,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溫家寶總理在談到中國的發展問題時,經常提到「乘除法」。就是説,任何一個很小的問題,乘以13億,就會變成一個大問題;一個很大的總量,除以13億,都會變成一個小的數目。譬如,中國每人每天如果消耗一斤糧食,這個標準不能説高,但乘以13億人口,一年就要消耗4745億斤糧食。中國的糧食如果出問題,世界上誰也養不起。又譬如,中國的國內生産總值已躍居世界第三,這個成就不能説不大,但用13億人口一除,人均GDP排在世界第100位左右。我們沒有任何理由驕傲自滿,止步不前。

  當前,我們面臨哪些嚴峻的挑戰呢?

  一是外部環境的挑戰。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來勢兇猛,有人形容是一場沒有硝煙的劫難,對世界經濟的重創遠遠超過一場大規模的戰爭。所不同的是,戰爭的勝利者可以去追究責任,審判戰犯,甚至追討賠償,而經濟危機沒有勝者,危機的始作俑者甚至還分享巨額獎金和花紅。中國自己沒有發生金融危機,但中國不可避免地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和衝擊,最直接的是出口下降,經濟增長放緩,企業經營困難,就業壓力加大。

  二是內部條件的挑戰。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但算不上資源大國。中國人均擁有的淡水量只佔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積量只佔世界平均水平的1/8,能源和一些重要礦産資源很大程度上還依賴進口。中國的地區發展、城鄉發展不平衡,還有14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隨着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問題更加突出。

  三是發展階段的挑戰。世界各國發展經驗表明,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階段是社會矛盾的多發期,也是國家發展的重要關節點。這一時期,經濟發展失衡加劇,社會貧富差別拉大。一些發展中國家由於未能跨過這一門坎,使得社會矛盾激化,國家停滯不前。中國目前人均GDP 3000美元左右,正處在這一發展階段,能否處理好發展進程中各種複雜矛盾,是對執政黨的嚴峻考驗。

  根據中國在新階段面臨的新挑戰,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方針。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它要求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更加注重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更加注重妥善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三、如何看待國家未來的前景

  面對如此巨大的挑戰,我們應該怎麼看待國家發展的前景呢?我認為可以用「兩個有」來概括:有信心、有作為。

  有信心首先是要對新中國成立60年來形成的綜合國力有信心,這是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最可靠的物質基礎;二是要對經過30年改革開放形成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國家宏觀調控機制有信心,這是我們應對金融危機最重要的制度條件;三是要對中國潛力巨大的國內需求有信心,這是我們應對金融危機最有利的國情優勢;四是要對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歷盡艱辛形成的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有信心,這是我們應對各種挑戰最有力的精神支撐。中華民族從來沒有被任何外敵所征服,也不曾被任何困難所壓垮。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們造成巨大的衝擊,也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加重,空間擴大,參與度和影響力加深,這是不爭的事實。只要我們善於把握機遇,積極應對挑戰,中國經濟有望跨上一個新的台階。

  有作為,就是面對國家發展的新機遇,香港完全可以有作為,香港的年輕人更可以有作為。

  改革開放以來,香港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國家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在支持國家發展的過程中,香港成功實現經濟轉型,鞏固和發展了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的地位。一些前社會主義國家的人士參觀深圳,就感慨他們國家沒有一個像香港這樣的國際化城市。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先生早就提出,要再造幾個香港,凸顯了香港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隨着國家發展進程加快,東部沿海地區和一些新興工商業城市迅速崛起,有人擔心香港的地位會不會削弱,甚至被邊緣化。我認為不會。香港具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國際化程度高,市場機制完善,法制健全,這是中國任何其他城市無法相比的。隨着國家《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頒佈實施,香港與內地的經濟聯繫將更加緊密,大珠三角地區經濟一體化趨勢不可逆轉。當然,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香港要有危機感和緊迫感。我相信,只要團結一致,振奮精神,明確目標,找準定位,重新出發,香港這顆東方之珠一定會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青年人是國家的未來,也是香港的未來。同學們在完成好自己學業的同時,要關心國家、關心香港、關心社會。毛澤東主席曾對青年人講過這樣一段熱情洋溢的話:「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象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胡錦濤主席來香港參加回歸10周年慶典活動時特別強調:「青少年是香港的未來和希望,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我們要重視對青少年進行國民教育,加強香港和內地青少年的交流,使香港同胞愛國愛港的光榮傳統薪火相傳。」30年前,我們不了解西方,就談不上了解這個世界;30年後,如果不了解中國,也談不上了解這個世界。現在,很多外國青年都對中國的發展和中國文化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一些國家興起了「漢語熱」。香港也是這樣,據不久前一項調查表明,有六成受訪香港大學生表示願意到內地工作,發展事業。這是一個非常可喜的現象。機會從來只屬於有準備的人。希望同學們以主人翁的姿態更多地了解國家,關心國家,熱愛國家,服務國家,在為國家發展做出貢獻的過程中,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負。

  同學們,中華民族歷經磨難,換來了今天的安定繁榮。我們已經有了30年的快速發展。按照國家未來的發展藍圖,再過20年,我國將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這將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亙古未有的「黃金半世紀」啊!無數仁人志士夢寐以求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在你們這一代成為現實。我相信,面對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每位同學都不會置身事外,無動於衷。大家準備好了嗎?能做到嗎?這裏,我想引用美國新當選總統奧巴馬就職演講中的一句話來結束我今天的發言:Yes,we can!

  謝謝大家!



彭清華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香港代表團討論時的發言 2012-03-06
彭清華在廣東省2012年香港新春宴會上的致辭 2012-02-06
彭清華在港島各界新春團拜會上的致辭 2012-01-31
彭清華在香港各界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上的致辭 2011-09-02
彭清華在香港青年領袖論壇上的致辭 2011-03-26
 
國家領導人論香港
習近平會見梁振英2013-03-18
李克強會見梁振英2013-03-18
張德江會見香港經濟民生聯盟訪京團2013-04-27
more...
 
中聯辦負責人講話
張曉明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香港代表團討論時的發言2013-03-08
張曉明主任在中聯辦2013年新春酒會上的致辭2013-02-21
黃蘭發出席香港中國金融協會會員周年大會2012-09-17
more...
 
 
視頻信息
   
 
     
   
 
     
 
專題專欄
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 >>
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 >>
抗震救災 >>
走進奧運 >>
關注十七大 >>
慶祝香港回歸10周年 >>
more...
版權所有: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 | 地址:香港干諾道西160號 | ICP備案號:京ICP備1302396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