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姑娘
壯族,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也是亞洲較大的民族之一,總人口達1700余萬(2005年)。主要聚居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和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州,在廣東連山、貴州從江、湖南江華等地也有分布。
壯族在宋代史籍中稱為「撞」、「僮」、「徸」。1949年以後曾稱為「僮」。1965年10月12日,經廣西僮族自治區人民委員會報請國務院批准,改族名為「壯族」。
壯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分南北兩大方言。1955年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壯文。1957年11月,政務院全體會議批准了《壯文方案》,結束了壯族沒有自己的合法文字的歷史。
壯族是一個十分喜愛唱歌的民族,有著極其深厚的民歌傳統。著名的劉三姐就是壯族人民心目中的歌仙。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壯族的傳統歌節,青年們身著盛裝匯集一起,男女相互對唱,一唱一答,有時幾天幾夜歌聲不絕。現在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常年要舉辦國際性的民歌節。壯族人民還在集中本民族民間文學、音樂、舞蹈、技藝的基礎上,創造了壯戲;銅鼓是壯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間樂器。
壯族以農業為主,馳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壯族地區素負盛名的特産。甘蔗産量居全國首位。
壯族信仰原始宗教,崇拜自然,認為萬物有靈,重視祭祀祖先,也有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壯族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春節,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節、三月三、清明上墳、八月十五中秋,還有端午、重陽等等,幾乎每個月都要過節。
壯族人好客,過去到壯族村寨任何一家作客的客人都被認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幾家輪流請吃飯。壯族人忌諱農曆正月初一這天殺牲,有的地區青年婦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婦女生孩子頭三天(有的是頭七天)忌諱外人入內,忌諱生孩子尚未滿月的婦女到家裡串門。
(據新華網資料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