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姑娘
瑤族,主要分布在廣西、湖南、雲南等省區的山區,是中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人口213萬(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瑤族人自稱「勉」、「金門」、「布努」、「拉珈」、「炳多優」等,因經濟生活、居住地區和服飾的不同,又有「盤瑤」、「過山瑤」、「頂板瑤」、「白褲瑤」等30多種稱謂。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稱為瑤族。
瑤族有自己的語言,瑤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瑤語支,但部分地區的瑤族語言屬苗瑤語族苗語支,或壯侗語族。瑤族多通漢語、壯語,無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漢文。
瑤族經濟以農業為主,兼營林業和狩獵,瑤族人民精於織染和刺繡。瑤族宗教信仰複雜,巫教、道教和原始宗教因地而導;除過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外,還有自己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盤王節、祭春節、達努節、耍歌堂、啪嗄節等。
按照傳統習俗,瑤族對祖先很尊敬,在進餐之前先念祖先幾輩姓名,表示祖先先嘗後子孫才能受用,尤其對豐盛的餐食更是如此;每逢節日必備豬肉、雞、鴨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飯時老人和尊貴的客人須坐上座。
鹽在瑤族食俗中有特殊的地位,因為瑤區不産鹽,但又不能缺少鹽。鹽在瑤族中是請道公、至親的大禮,俗叫「鹽信」,凡接到「鹽信」者無論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丟開,按時赴約。 瑤族祭神,一般用豬、雞、鴨、蛋、魚等食品(忌用狗、蛇、貓、蛙肉)。瑤族典型食品有油茶(傳統飲料)、鮓(著名的宴賓佳肴)、粽粑(節日食品)、荷包紮(節日菜肴)等。
瑤族是善舞的民族,長鼓舞是其傳統舞蹈之一,主要在還願即祭祀歷代先人(以傳説中的「盤古大王」為始祖)時的表演。它所用的鼓像瑤族生産工具——舂杵,也稱為「舂杵舞」或「舂杵把戲」。表演長鼓舞,一般在還願的第二天清早,即開壇請聖完畢過後進行,表演的人數不限。
(據新華網資料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