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族喜迎「那吾熱孜」節
哈薩克族,主要分布在中國新疆地區,少數分布在甘肅西部和青海西北部等地。人口110多萬(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哈薩克族淵源流長。西漢時,天山北部的烏孫即是哈薩克族的先民。「哈薩克」這一名稱最初見於15世紀中葉,是從金帳汗國分裂出來的操突厥語的一些游牧部落的集合體。這些東遷的牧民得名「哈薩克」,意即「避難者」或「脫離者」。
哈薩克有自己的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原有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文字。1959年設計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
哈薩克族過去信仰薩滿教,公元11世紀前後,改信伊斯蘭教。主要節日有古爾邦節和肉孜節,還有「那吾熱孜」節。
在歷史上,哈薩克族的經濟長期以游牧為主。
哈薩克有特有的習俗和禁忌,如忌諱當面數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過拴牲畜的繩子、不能騎馬進入羊群,晚輩不能當著長輩喝酒、吸煙、不能直呼長輩的名字,等等。
哈薩克族的典型食品主要有冬肉、馬奶子和奶疙瘩等等。
(根據新華網資料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