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首 頁
機構概況
重要新聞
兩地交流
經貿往來
粵港合作
涉台事務
青年學生之友
認識祖國
法律法規
服務指南
歷史資料
首頁
>>
首頁新聞
日期:2012-06-27
「好吧,我們錯了。」國際權威財經雜誌《財富》開篇坦承。
時間回溯到1995年6月26日,當期美國《財富》雜誌出版,封面報導的題目是「香港之死」,作者路易斯•克拉爾用「玩完了」判定這座城市的未來。
然而,12年後,香港回歸10周年,同一本雜誌,出現了本文開頭的字樣:另一位撰稿人,在題為《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裏表示,1995年的「預言」完全錯誤。新的預測是,「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將會持續繁榮。
時至今日,又一個5年過去了。幾天之後香港就將迎來回歸15周年。東方明珠櫛風沐雨,活力之都光彩奪目。回到祖國懷抱15年的香港,再次聚集全世界的目光。
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國兩制」下原有經濟、社會制度、生活方式不變的香港,更是經濟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市民擁有更多權利和自由的香港。
15年,香港活力不減、更上層樓
香港國際機場,一架架飛機騰空而起、呼嘯而降。今天,香港機場仍是全球最繁忙的機場之一。
青衣島9號貨櫃碼頭,一隻只集裝箱堆棧碼放,吊機起起落落。今天,香港仍是世界一流的集裝箱港。
在香港特區政府新總部大樓裏,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在接受採訪時用「充滿希望、充滿驕傲」來評價香港15年來的發展。
2011年,香港連續第18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第二次以滿分榮登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榜首;在世界銀行對183個經濟體營商環境的排名中位居第二;標準普爾信貸評級達到最高3A級,從1997年到現在連升三級……
然而,一路走來,並非坦途。
回歸伊始,亞洲金融危機洶洶襲來,國際資本炒家紛紛涌入,恒生指數一年間狂跌1萬餘點。在中央政府的強力支持下,特區政府動用外匯儲備,抗擊金融炒家,堅持聯繫匯率、貨幣自由兌換和資金自由進出的基本制度不變。1998年8月28日,終在恒指期貨收盤鐘聲響起那一刻,宣告獲勝。揚言「港府必敗」的金融炒家被擊退,香港金融制度保持穩定。
歷史常會重演,但過程與結局卻截然不同。香港中聯辦主任彭清華回憶,回歸10年之後,國際金融危機蔓延,然而此時的香港,已從被狙擊對象變身為國際資金的避風港。美國時代雜誌創立新名詞Nylonkong,以代表紐約、倫敦、香港三大國際金融中心。回歸10年,香港比肩紐約、倫敦,成為國際社會認可的又一大金融中心。
一組數字見證了香港經濟的發展。
香港交易所,一個個身着紅馬甲的交易員在計算機前聚精會神。「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愈加鞏固。」香港交易所內地業務發展部主管楊秋梅説:香港證券市場市值從1997年的4.3萬億港元,攀升到2012年4月的20.2萬億港元;首次公開集資額(IPO),從2009年起連續三年全球第一,過去10年一直位列全球五大交易所。
「1997年,香港的人均GDP是2.7萬美元,2011年這個數字躍升至3.4萬美元。從2004年到2011年間,香港經濟增速達到5.0%,是同期其他發達經濟體的兩倍。」説起這組數據,曾蔭權的話語中蘊藏着欣喜。
在人均GDP持續提高的同時,香港的失業率一路走低。曾蔭權介紹,香港失業率從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時最慘痛的8.7%,降至目前的3.4%,「幾乎實現了全民就業」。
2011年,國家出台「十二五」規劃綱要,首次將「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獨立成章,並表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和國際資産管理中心,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增強金融中心的全球影響力。
這在曾蔭權看來,是「對香港極大的重視和鼓勵」。他説,專章凸顯了中央對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大力支持,為香港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香港可在「一國兩制」下,配合國家整體發展戰略,自行訂定自身的發展方向、政策和措施,從而贏得未來。
15年,香港特區的「變與不變」
淺水灣海灘,陳女士經營着一家小商店。陽光很好,游客不少,生意紅火。當記者問起回歸15年來的變化時,她有些疑惑:「沒什麼呀,還是那樣啊。」
對於陳女士以及無數香港人而言,生活並沒有什麼不同。
某種意義上,香港的確沒有「變」。汽車行駛仍然右舵左行;法官依舊黑袍假發;蘭桂坊霓虹閃爍,游人紛至沓來;銅鑼灣人流如織,消費市場火爆;跑馬地燈火通明,寶馬良駒激戰……
今天,對於躊躇滿志的創業者而言,香港依然有着不可抵抗的吸引力。除了16.5%的利得稅外,這裏再沒有任何稅種。同時,政府的廉潔指數與辦事高效一直被舉世公認。連續18年給予香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稱號的美國傳統基金會這樣評價香港:一個沒有貿易障礙的免稅港,政府在經濟方面干預很少……一個積極不干預的利伯維爾場。
香港回歸祖國15年來,中央政府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香港保持了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法律基本不變。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見證過去15年香港歷程,最大感受是:「一國兩制」在實行過程中不受任何干擾,香港仍保持着文明、自由、法治的傳統。
但15年來,香港又的確發生着數之不盡的「變化」:
一些回歸前選擇離開的香港人有了返鄉的打算,1997年前赴加拿大的20萬移民中,已有1/3選擇了回港工作。
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人數由800人增至1200人,不少於150名的選舉委員會委員可聯合提名行政長官候選人。
立法會議席總數由60席增至70席。這意味着,一些關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們選為立法會議員的更大可能,而這樣的改變在港英政府時期根本無從談起。
2011年8月,香港中環添馬艦,以「門常開、地常綠、天復藍、民永係」為理念設計的特區政府新總部大樓聳立。這是一個象徵,香港開埠100多年從未有過的政府總部,從此以嶄新的姿態進入人們的生活,由港人當家作主的政府價值觀念在變,施政理念在變,為官風格也在變。
民生之變同樣真切。曾蔭權介紹,目前特區政府23%的開支用於教育,是投入比例最高的領域;5年來醫療開支增加了40%,社會福利工作開支增加28%。他説:「這些都是很大的數目,但我們從來沒有自滿,感覺仍要繼續做。」此外,最低工資、關愛基金、就業交通補貼、長者乘車優惠等民生措施密集出台。
香港的未來藍圖上,一條清晰的藍線跨越海洋,直抵香港島,那是港珠澳大橋。而在地面上,一條26公里長的動脈正在伸展。未來,作為國家高速鐵路網的最南端,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將接上整個國家的鐵路網絡,大大縮短香港與珠江三角洲之間的旅行時間。
「香港到廣州只需48分鐘,將來你可以早上坐火車到西九龍喝個茶,晚上回家,非常方便。」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嬅笑言,香港市民以後可以到廣州上班,比起從很遠的地方趕到中環上班,説不定還要更快些。
15年,「一國兩制」贏得廣泛認同
徐揚生,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15年前,他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一定要趕在香港回歸前回來任教。「我就是要親眼見證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這個機會一輩子難得。」
15年,徐揚生親歷香港的發展變遷,也感受着香港與祖國的日益親密,從體育比賽中的國歌嘹亮到舉國之殤中香港市民的踴躍捐贈、香港義工的默默奉獻。
特區候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回憶,1988年他作為香港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多次「落區」聽意見。在九龍公共屋邨,老街坊們盯着34歲的梁振英問:「不用多講,你只回答我一個問題,1997年7月1日我下樓買第一份早餐,用什麼鈔票?」
梁振英告訴他們,港幣會繼續流通。
「年輕人,日本打香港的時候你沒出生,1949年的時候你也沒出生。告訴你,政權一換,第一個事情就是換鈔票。」一些老人這樣説。
梁振英試圖向街坊們解釋,中國銀行(香港)會發行港幣。
但無人相信。
後來,梁振英保留了一張回歸前由中國銀行(香港)發行的百元港幣。今天,港元與人民幣匯率保持各自獨立,這已成為「一國兩制」這一偉大創舉的重要體現。在梁振英看來,這個小故事足以説明「一國兩制」的創造性與可行性。
從1997年回歸時的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到2001年接任政務司司長,再到2005年在第二任行政長官補選中當選,並於2007年當選第三任行政長官至今……15年來,曾蔭權和廣大香港市民一道行走在「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征程中。
這位歷史的參與者和見證人,係着招牌式的蝶形領結,用帶粵語口音的普通話娓娓道來,回顧香港回歸祖國十五載歲月的變遷。他堅定地説:「『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成功毋庸置疑。」
「『一國兩制』已深入人心,愛國愛港成為社會主流價值,香港同胞的國家和民族認同感日益增強,對國家和香港的前景充滿信心。」彭清華説,回顧香港回歸15年走過的歷程,我們可以自豪地説,這15年是「一國兩制」實踐取得巨大成功的15年,是兩地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兩地同胞交往不斷加深的15年,是創造嶄新歷史的15年。
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香港與內地在投資貿易、金融合作、區域發展、人員往來以及科技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聯繫更加密切;香港的對外交流空間進一步拓寬,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
「明艷紫荊風中爭勝,找對了路徑,花瓣開得繁盛。」香港回歸祖國10周年主題曲中的這段歌詞,提到了「路徑」,對香港來説,就似梁振英所説: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一國兩制」——「一國」,讓香港有強力的支持;「兩制」,讓香港保有更多的活力和特色。
紫荊花風中爭勝十五載,花瓣開得繁盛。未來,獅子山下的傳奇故事將續寫精彩。(記者 李章軍 王堯)
台灣中國統一聯盟「一國兩制」參訪團來港訪問(圖)
2009-11-24
吳邦國分別參加香港、澳門代表團審議
2008-03-10
胡錦濤:努力創造香港澳門更加美好的明天
2008-03-07
溫家寶:要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
2008-03-06
中聯辦舉行2008年新春酒會(圖)
2008-02-20
國家領導人論香港
習近平會見梁振英
2013-03-18
李克強會見梁振英
2013-03-18
張德江會見香港經濟民生聯盟訪京團
2013-04-27
more...
中聯辦負責人講話
張曉明主任《在<包玉剛 我的爸爸>英文版發布儀式上的即席講話》
2013-06-27
張曉明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香港代表團討論時的發言
2013-03-08
黃蘭發出席香港中國金融協會會員周年大會
2012-09-17
more...
視頻信息
張曉明主任在香港「新年新希望」青年論壇上致辭
張曉明主任與香港媒體見面並答記者問
專題專欄
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
>>
香港各界援助蘆山地震災區
>>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15周年
>>
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
>>
香港各界援助汶川、玉樹地震災區
>>
走進奧運
>>
關注十七大
>>
慶祝香港回歸10周年
>>
more...
版權所有: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 | 地址:香港干諾道西160號 |
ICP備案號:京ICP備1302396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