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日期:2012-11-13
|
「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十八大報告中,一條條有力的論述將文化建設擺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上,文化強國的「路線圖」已然清晰。循着這條路徑展望未來,我們看到的將不僅是國家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更有人民「精神幸福指數」的大提升。
當你和愛人牽手走進電影院享受視聽盛宴時,是否知道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電影生産國,2011年電影産量達791部,國內票房超過131億元?當你手捧一本心愛的書籍忘我閱讀時,是否知道我國圖書出版品種和總印數、日報總發行量已居世界第一,電子出版物總量居世界第二位?當你行走海外意外於「洋面孔」竟紛紛説起漢語與你交流時,是否知道隨着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中華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僅孔子學院就已在100多個國家落戶,成為推廣漢語教學、傳播中國文化及漢學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類似這樣的圖景與成績單不勝枚舉,而這些圖景的背後,則是我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時代大背景。
我們看到,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文化建設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高潮,2009年首部《文化産業振興規劃》出台,文化産業發展第一次被提到了國家戰略高度,文化體制改革的「攻堅戰」開始打響。特別是2011年,具有歷史性、里程碑意義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出台,充足的文化供給、多樣的文化服務、豐富的文化活動如潮水涌現,提供着滋養人們心田的精神養分。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在經濟跨越發展、社會民生改善的同時,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的中國人在文化領域的追求越來越呈現出高層次、多元化趨勢。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必須從物質、精神和社會等多個層面入手,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的果實。着眼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十八大報告旗幟鮮明地提出,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五千年的中華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沿着「文化強國」的路線圖,屬於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社會主義文化必將大放異彩,並為我們每一個人共沐和共享。(稿件來源:新華網)
|
生態文明將開闢人民福祉新境界
2012-11-1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