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華局長,
王遼平司長,
香港工商界的各位朋友,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值此新春伊始、萬象更新之際,香港工商界相聚一堂,與專程來港的國家有關部門的官員,共同探討CEPA項下加強兩地服務貿易交流與發展,不斷促進兩地服務貿易領域的合作,加快香港經濟振興步伐。在此,我謹代表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預祝此次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內地與香港經貿交流與合作逐步深化,形成了以內地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為加工製造業基地,以香港為貿易、金融、航運中心的「前店後廠」的分工模式。這種分工模式,在內地特別是珠三角地區IT産業加速發展的強勁推動下,已演變為較為成熟的産業鏈上、下游關係,充分體現了內地和香港分別在製造業和為製造業提供支持的服務業方面的優勢。CEPA在服務貿易領域率先對港開放,為進一步發揮兩地各自優勢,增強互補功能,形成集成效應,奠定了一個制度性基礎。它既是一個交流的平台,又是一個雙贏的安排。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活躍了世界商品市場,也鞏固和強化了香港的國際貿易中心地位。2003年,中國貿易總額由1978年的206億美元增加到11548億美元,年均增長16.8%。亞洲近水樓台,從中國得益最大。1995年至2003年,國際貿易年均增長5.3%,亞洲對中國出口增長高達17%,僅2001年以來,東亞出口增量的50%就來源於中國。香港得內地改革開放之先,其獨特的中介地位和市場體系在惠及內地經濟發展的同時,自身也獲得豐厚回報。僅1998年至2003年,兩地商品貿易總額從1342億美元增加到1964億美元,佔香港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從34%上升到43%,增加9個百分點。
但是,與兩地持續發展的商品貿易相比,兩地在服務業的合作還顯得滯後,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1998年至2003年,香港對內地服務輸出從83.6億美元增加到131億美元,增加不到50億美元;香港對內地服務輸出佔其服務總輸出的比重,從25.3%上升到28.8%,增加不到4個百分點。這種狀況不但與快速發展的商品貿易不相稱,也與蓬勃發展的內地經濟不相稱。1978年以來,我國GDP實現了年均增長9%的增長速度,去年國內生産總值達116694億元,按照現行匯率計算,相當於1.4萬多美元,人均達到1090美元。從投資看,2003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55118億元,增長26.7%;從消費看,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5842億元,增長9.1%;從出口看,全年出口總額達4383億美元,增長35%。除消費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外,目前投資與出口的增速還在發展,其勢頭一直不減。可以説,內地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為香港服務貿易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物資基礎,兩地在服務貿易領域的合作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為充分發揮兩地各自的優勢,將合作的前景轉化為現實,中央政府將服務業對港開放作為CEPA合作的重頭戲。這次內地向香港開放服務業市場,比中國加入WTO時的承諾在時間上超前、範圍上擴大、限制上減少。在時間上,中國加入WTO時承諾有過渡期安排,而CEPA已幾乎全部提前於2004年1月1日向香港開放,提前了1—3年時間;在範圍上,CEPA比中國加入WTO的承諾在經營地域和業務領域上有所擴大,如允許香港公司在內地開設零售企業的經營地域擴大到地級市,在廣東擴大到縣級市,而按中國加入WTO的承諾,在加入WTO後2年內,才向合資零售企業開放所有省會城市;在市場准入限制上,CEPA在服務業的准入條件、股比限制、部分行業完全或部分享受國民待遇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准入門檻。如CEPA中有關香港居民中的中國公民以自然人身份在內地享受國民待遇、取得專業資格、從事專業服務(如法律、保險),甚至在廣東省境內允許設立個體工商戶等內容,均不在中國加入WTO的承諾範圍。這些重大舉措,將使香港服務業在競爭上搶得先機,兩地服務貿易合作及其相關行業發展必將進入一個新階段。
就在上星期的2月17日,在北京舉行的內地與香港專業人士資格互認高層會議上,兩地就共同關心的建築、醫療、證券、保險、會計、法律等六個領域的專業人士資格互認問題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和討論,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共識。在本次研討會上,各位官員、專家、學者要進行詳盡和權威的介紹,相信還會有更多更好的成果。
女士們、先生們,CEPA既是中國推進機制性區域經濟合作戰略的先行者,又是支持香港經濟發展實現互利雙贏的穩定器。香港服務貿易率先進入內地市場,是中央政府審時度勢、果斷決策做出的戰略安排。我們希望香港工商界的朋友認真研究CEPA,真正弄懂CEPA,加強溝通,密切交流,使CEPA更快、更好地受惠於兩地的企業,造福於兩地的人民。
最後,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裏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