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論香港

來源: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

  在禮賓府會見香港社會人士時的演講*

  溫家寶

  (二○○三年六月二十九日)

  同胞們,朋友們:

  這次我受胡錦濤主席的委託來香港,一是參加香港回歸祖國六周年慶祝活動;二是出席《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簽署儀式;三是香港爆發S A R S 後,中央領導同志都很牽掛,我也想有機會來看望大家,看看香港。

  到香港來,是我多年的願望。我雖然是第一次來香港,但一直關注香港的發展。長期以來,香港同胞奮力拼搏,創造了香港的繁榮,為香港回歸祖國和落實“一國兩制”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也為祖國內地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很大貢獻。我代表中央政府對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借此機會,我主要講講內地和香港的經濟發展問題。

  首先,講一下剛才正式簽署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中央政府對香港經濟發展十分關心。根據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向中央政府提出的建議,國務院組織有關部門,就進一步密切內地與香港經濟合作,作了專門研究,並同特區政府進行了充分磋商,形成了這個《安排》。概括地説,《安排》文本包括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貿易投資便利化三方面內容。基本目標是:逐步取消貨物貿易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逐步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以提高內地與香港之間的經貿合作水平,實現共同發展。

  在貨物貿易方面:核心是盡快實行零關稅。從2 0 0 4 年1 月1 日起,對香港有較大實際利益的2 7 3 個稅目的香港原産貨物,進入內地市場實行零關稅;其他香港原産貨物不遲於2006年1月1日實行零關稅。

  在服務貿易方面:從2 0 0 4 年1 月1 日起,對香港提前實施內地對W TO 成員所作的部分開放承諾。此外,部分行業還對港資企業取消股權比例限制,降低註冊資本和資質條件等門檻,放寬地域和經營範圍限制。《安排》涉及服務業的17個領域。

  在貿易投資便利化方面:對貿易投資促進、通關便利化、法律法規透明度、電子商務、商品檢驗檢疫和質量認證、中小企業合作、中醫藥産業合作等七個領域,簡化手續,提供便利。

  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簽署的這個《安排》,是在“一國兩制”的原則下和W TO 的框架內作出的特殊安排,反映了中國作為主權國家與香港作為單獨關稅區之間建立更為緊密的經貿關係,體現了中央政府和祖國人民對香港的關心和支持。我希望,這能夠為香港工商界帶來更多的商機,為香港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提供一些實際幫助。

  這個《安排》,只是建立香港與內地更緊密經貿關係的第一步。

  今後,我們不僅要認真執行這個《安排》,還要根據實際情況,繼續研究、充實新的政策措施;同時,進一步推動香港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合作。

  有人説,這個《安排》是一份“大禮”。但依我看,真正的“大禮”是:我帶來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堅定決心,我們將毫不動搖地繼續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和香港基本法,中央政府對香港既定的方針政策都不會改變。

  香港朋友很關心內地經濟形勢,這裏我簡要介紹一些情況。

  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經受了S A R S 的嚴峻挑戰和考驗。一季度國民經濟開局良好,國內生産總值增長 . % ,工農業生産持續發展,固定資産投資、進出口貿易和利用外資快速增長,社會消費穩定增加。

  然而,4 、5 兩月S A R S 疫情在一些地方蔓延,特別是廣東、北京及華北地區尤為嚴重,經濟運行受到很大衝擊。最直接的影響是,物流不暢,消費減少,對外交往受阻。一些行業特別是服務業損失嚴重,旅遊業遭受重創,民航、鐵路、公路運量大幅減少,飯店、餐飲和商業經營活動明顯受挫。4、5月,入境旅遊人數同比分別下降30%、31%,旅遊外匯收入下降4 % 、5 % ;民航收入分別下降1 6 % 和7 3 % ;鐵路客運收入分別下降1 5 % 和6 6 % ;飯店營業收入減少6 0 % 至 0 % ;5 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增長4 . 3 % ,同比下降5 個百分點。很多對外交往和經濟交流活動被迫中斷,部分紡織品、農産品等出口減少,有的外商投資延遲。中小企業部分職工失業,大量進城務工農民返鄉,農民增收更加困難。現在看來,S A R S 疫情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有的已經顯現,有的還會滯後一段時間。

  針對突如其來的重大疫病災害,黨中央、國務院採取“兩手抓”

  的方針,一手抓防治S A R S 這件大事不松勁,一手抓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在抗擊S A R S 方面,堅持依法防治,科學防治,採取了一系列果斷、有力的措施。經過全國上下艱苦奮戰,疫情已經得到控制。6月2 4 日,世界衞生組織宣布解除對北京市的旅遊限制,並從疫區名單中刪除。這標誌着全國抗擊S A R S 取得階段性的重大勝利。現在,全國生産生活秩序恢復正常,防治工作轉入依法、科學、規範、有序的軌道。當然,我們仍不能放鬆警惕,要加強對S A R S 預防疫苗、診斷試劑、治療藥物的科研攻關,繼續做好鞏固成果、防止反覆的工作。

  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我們及時採取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

  包括對受S A R S 衝擊較大的行業,實行減免稅收和行政事業性收費、對貸款給予財政貼息等階段性扶持政策;加大投資力度,調整投資結構;引導和促進消費,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努力做好進出口貿易和利用外資工作;促進就業和加強社會保障,關心困難群眾生産生活。

  這些措施取得了明顯效果。

  S A R S 疫情使二季度經濟增速減緩,但從整體上看,影響是暫時的、局部的,沒有傷害中國經濟肌體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較快增長的勢頭。4 、5 月份,固定資産投資分別增長2 . % 、3 4 . 5 % ,進出口貿易分別增長3 3 . % 、3 % ,外商直接投資分別增長4 7 . 4 % 、5 4 . 5 % 。6月份,受衝擊較大的一些行業的指針已經開始回升。初步預計,上半年國內生産總值增長%以上。現在看,實現全年經濟增長7%的預定目標是有把握的。

  還需要指出,S A R S 沒有也不可能阻擋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趨勢。中國市場廣闊,經濟增長空間和迴旋餘地大;勞動力素質較高且成本較低,有較強競爭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和對外開放的擴大,為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經過二十多年的經濟快速發展,積累了比較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這些既為我們成功抗擊S A R S 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經濟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未來充滿信心。

  S A R S 對我國經濟造成了不少負面影響,也使我們從中得到很多啟示。為了克服S A R S 的影響,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中央政府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統籌謀劃,在近期內將着力抓好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擴大內需,調整結構。無論是克服當前困難,還是實現長遠發展,立足擴大內需都是必須堅持的基本方針。當前,擴大內需將着力調整結構,主要是繼續抓好一批關係全局的重大工程建設,加強企業技術改造,支持和引導對經濟增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産業和行業發展。加大對公共衞生體系建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落實扶持受疫情嚴重衝擊的行業和企業的政策措施,制定振興這些行業的行動計劃。

  第二,統籌兼顧,協調發展。這次抗擊S A R S ,給我們最重要的啟示,就是在整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必須統籌兼顧,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地區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們要以更大的力量,加快發展教育、衞生、文化等社會事業。我們正在研究制定加快公共衞生建設規劃,切實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支持力度,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振興的步伐,推進東西互動。加強生態保護和環境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

  第三,深化改革,推進開放。我們正在深入調查研究,認真總結經驗,按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包括推行公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加快發展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完善現代市場體系,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金融改革、財稅改革和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健全宏觀調控體系,提高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我們將深化涉外經濟體制改革,形成穩定、透明、統一的管理體制和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全面履行加入世貿組織的各項承諾。繼續實施“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對外開放戰略。

  第四,促進就業,改善生活。就業壓力大,始終是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這次S A R S 疫情的衝擊,更加重了當前的就業困難。就業是民生之本,我們已經並將繼續採取有力的政策措施,增加就業崗位。主要是積極發展有市場前景的勞動密集型産業,扶持各類中小企業發展,支持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形成良好的就業環境和就業機制。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特別是農民收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關心困難群眾生活,不斷提高全體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

  現在,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我們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科技進步的大趨勢,緊緊抓住可以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加快發展,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好。

  下面,我還想講講對香港經濟的一些看法。

  香港回歸祖國六年來,各種挑戰接踵而至。以董建華先生為首的特區政府團結香港民眾,在成功應對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之後,又克服全球經濟放緩的不利影響,總體上保持了香港經濟、金融和社會的穩定,這是很不容易的。今年,香港與內地一樣,也遭受了S A R S 的嚴重衝擊。面對新的困難,香港特區政府沉着應對,迎難而上,香港同胞空前團結,眾志成城,取得了抗擊S A R S 的重大勝利。特區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紓緩民困、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香港經濟開始出現回升的勢頭。

  毋庸諱言,目前香港經濟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特區政府和各界人士對此也有清醒的認識。正如大家所認同的那樣,香港經濟主要是結構性問題,這是長期積累形成的。失業率高企,財政赤字增加,都是經濟結構性矛盾的綜合表現。我們既要看到困難,更要看到有利條件,看到香港發展的優勢和潛力。

  從根本上解決香港經濟面臨的問題,關鍵是要加快發展。這裏,我提出幾點希望:

  第一,發揮優勢,保持特色。香港是世界上最開放的自由港,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有着廣泛的國際經濟聯繫,香港具有發達的基礎設施、完善的市場體系和比較完備的法律制度。尤為重要的是,香港背靠祖國內地,在“一國兩制”下,不僅可以保持原有制度和優勢,而且能從祖國的日益繁榮中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強有力的支持。善於發揮香港優勢,保持自由經濟特色,激發經濟活力,增強國際資本吸引力,提高競爭力,香港經濟就一定能夠實現振興。

  第二,調整結構,優化産業。香港原有的産業,對香港的經濟繁榮産生過重要作用。隨着世界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變化,香港産業結構應適應新形勢進行調整。這幾年各界人士為此已付出很大努力。

  要進一步調整、發展和提升服務業,使服務業在實現香港經濟振興中更好地發揮帶頭作用。同時,也要注意多元産業發展,優化産業結構,開拓高增值新興産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開闢財源,增加就業崗位。努力改善民生。

  第三,艱苦創業,拼搏奮進。香港的繁榮是幾代香港人不畏艱難、辛勤創造的結果。克服當前的困難,實現經濟振興,仍然要靠香港人自己艱苦奮鬥。“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歷史上香港同胞曾經多次從危難中奮起。現在香港又面臨加快發展的新契機,只要香港各界人士堅定信心,抓住機遇,團結拼搏,就一定能夠克服各種困難,振興香港經濟。

  我深信,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了香港的繁榮與進步,香港這顆祖國的明珠將更加絢麗、璀璨。

  謝謝!

 

 

* 選自《人民日報》(2003年6月30日)。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54641259919671